“复旦标准”:早期“纯磨玻璃肺癌”5年生存率可达100%

2020-06-23 20:43:45 作者:通讯员王广兆、张扬、记者刘轶琳 来源:东方网 选稿:沈昊

东方网通讯员王广兆、张扬、记者刘轶琳6月23日报道:日前,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传来消息,该院胸外科主任、胸部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陈海泉教授领衔的团队,针对“磨玻璃结节型”肺癌开展了大量研究,首次系统定义该类型肺癌为一种特殊的临床亚型,并针对其特性提出了分类而治的策略,制定出“磨玻璃结节型”肺癌诊治的“复旦标准”,系列成果在《胸部肿瘤杂志》、《胸外科年鉴》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近日,陈海泉教授受邀撰写的“磨玻璃结节”型肺癌诊治策略专家综述再次在《胸外科年鉴》刊登。

长期以来,“磨玻璃结节”困惑着不少人群。一方面,有研究证实95%在体检中发现的肺癌,在影像检查报告中均表现为“磨玻璃结节”;另一方面,“磨玻璃结节”型肺癌越来越多见于传统肺癌的“低危人群”,令人闻之色变。

陈海泉教授团队研究发现,结节“透明度”是临床IA期和浸润性病例I期磨玻璃结节型肺癌的的重要预后因素。在临床上,根据结节的“透明度”,可以将磨玻璃结节型肺癌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型肺癌:此类肺癌病灶呈现在医学影像学上比较均匀;混合型磨玻璃结节型肺癌:此类肺癌病灶在医学影像学上表现为“透明度不均”,部分不透明;实性型磨玻璃结节型肺癌:这类肺癌病灶在医学影像学上表现几乎不透明。这三类肺癌的I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分别达到100%、87.6%和73.2%。

基于多发型磨玻璃结节型肺癌分期方法,陈海泉教授团队结合回顾性数据,提出此类患者手术应当结合磨玻璃结节的大小、数量、位置、影像学特征以及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和肺功能状况等综合评定,为多发型磨玻璃结节型肺癌的外科治疗提供了“复旦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