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寺曾有一眼温泉,崧泽古遗址的“水文化展”看井栏原物

2020-06-08 16:03:57 作者:熊芳雨 来源:东方网 选稿:曾炟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6月8日报道:“上海”顾名思义与水有关。近日在崧泽遗址博物馆举行的《水润千载 海上风来——上海水文化展》上,可以看到不少与“水”相关的历史。上海的简称为何是“沪”?吴淞江和黄浦江谁是上海的母亲河?上海涌现了哪些杰出的治水人物?原来静安寺曾有一眼温泉?南京西路最初的名字里还带水?今年夏天,来博物馆看上海与“水”激荡六千年的故事,

上海位居中国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因水而生、以港兴城。“冈身”以西湖泽高地上的崧泽遗址揭开上海历史的序幕。

春秋战国至魏晋,峰泖奇观和吴淞烟波的舞台上演绎着春申掌故和沪渎轶事。唐宋时期,青龙镇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航运条件迅速繁荣,成为上海最早的贸易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宋元之际,因吴淞江淤塞、海岸线东进,上海港成为后起之秀,元代时上海建县。明初开浚范家浜,改变了吴淞江与黄浦江的地位,奠定了此后六百年上海水网航运格局。清前期在上海设江海关,至清中期上海已成全国贸易大港和漕粮运输中心。近代开埠后,上海的经济潜能全面释放,广阔的江河湖海成为中国对接世界的窗口和现代化的前沿。

据悉,《水润千载 海上风来——上海水文化展》分为“上海水脉”、“治水上海”、“治水先贤”、“水兴上海”四个部分,展出包括丝业会馆砖刻门额、河南路桥开放纪念牌等珍贵文物。此次展览是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于2013年推出的“水·城市·人——元代水闸遗址与上海水文化图片展”的基础上,经修订升级,精选近50件文物展品,增补丰富的图文资料,以“实体化”的全新面貌与市民朋友们见面。

展品中有一根静安寺沸井栏杆,它是1874年时在静安八景之一“涌泉”上加盖井栏的原物。1862年,英租界越界修筑自泥城浜(今西藏中路)至静安寺的简易马路,因其终点接近静安寺正门南侧的“涌泉”,遂取名Bubbling Well Road,即涌泉路,又称静安寺路,1945年后改名南京西路。1899年,租界扩张新修马路时,涌泉地下水源被切断,沸腾突涌了近千年的喷泉景观逐渐消失。20世纪60年代南京西路改造时涌泉被彻底填没,拆下的井栏则被博物馆保护、收藏起来,成为见证了上海城市发展历程的纪念物。

该展览也是上历博参与首届“丝绸之路周”活动推出的主题展。为进一步践行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上提出的丝绸之路精神,同时纪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申遗成功,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将于2020年6月19日至24日举行本次活动,主场设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杭州)。活动期间,丝路沿线各大文博机构、联盟、学校、文博大咖发起诸多配套活动。届时上历博的直播将在总馆和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崧泽遗址博物馆同步进行,观众可在线上一览上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展览至8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