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尾"水中大熊猫”放流长江口 全国放鱼日《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施行

2020-06-06 16:48:23 作者:汪伟秋 来源:东方网 选稿:叶页



东方网记者汪伟秋6月6日报道:24尾中华鲟、2000尾胭脂鱼被放流长江。今天是“全国放鱼日”,也是《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日。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崇明区政府联合在长江口水域开展主题为“立法保护中华鲟 助推长江大保护——《上海市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施行暨2020年长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说起中华鲟,市民朋友一定不陌生。中华鲟是古棘鱼类的一支后裔,一种大型溯河产卵洄游鱼类,是与距今1.5亿年前白垩纪的恐龙同时代的孑遗种类,被誉为“水中大熊猫”。

中华鲟的个体硕大,体长能达4米,体重超过700公斤,平均寿命能达40岁。是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保护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极危级(CR)保护物种。

近年来,长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持续衰退,旗舰物种中华鲟和长江江豚出现自然繁殖破碎化、生境碎片化的状况,已经到了不得不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的地步。

而上海长江口对于中华鲟来说是特殊的,是中华鲟生命周期中唯一的、数量最集中、栖息时间最长、顺利完成各项生理调整,同时又最易受到侵害的天然集中栖息场所,具有唯一、特有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是中华鲟的“待产房”和“幼儿园”。

就在5月14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上海市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这是上海率先对长江流域特定物种保护进行地方性立法,开创了国内特有物种立法的先河。

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负责人表示,为更好推动《条例》的贯彻实施,要建立跨区域联动协作机制,加强与流域地区有关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开展联合执法和监督,依法保护中华鲟,将《条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目前,上海已累计放流各种规格中华鲟、胭脂鱼、松江鲈等珍稀水生生物55万余尾,其中1.5米以上的大中型中华鲟近500尾,刀鱼、长吻鮠、菊黄东方鲀、暗纹东方鲀等8万余尾,河蚬、缢蛏、沙蚕等底栖生物约355吨,对长江口的生态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