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诗画翻译交流讲座在沪举行

2020-06-04 18:20:46 作者:范易成 来源:东方网 选稿:沈昊

《乡田同井 守望相助一一张国恩书画作品展》近日在上海金桥碧云美术馆开幕,展出了上海艺术家张国恩在疫情期间精心创作的50幅书画作品。这些作品通过中国传统书画的美好寓意,传递了在困难中前行的从容和共度难关的勇气。

张国恩书画作品展

据悉,本次公益展览是由上海市外办、上海市新闻办、上海市友协共同主办。展览结束后,这些作品还将通过上海市友协捐赠给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给予中国人民暖心问候和慷慨援助的日本友城、友好团体和人士。此外,部分作品也将作为中国抗疫纪念赠送给上海市档案馆。

张国恩书画作品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还特意制作了中、日双语的作品集。曾任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83岁高龄的俞彭年先生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将 50幅书画作品中所涉文字翻译成了日语。内容包括成语、典故、诗词等,翻译难度颇高。俞彭年对许多小细节反复确认,还特意去了张国恩的家中,与艺术家本人深入沟通,以确保字词的准确。

6月3日,俞彭年在金桥碧云美术馆,就翻译诗画作品的经验和感悟,举行了一场交流讲座,吸引中日友好人士近40人参加。

此次展览的名称出自《孟子·滕文公》:“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刚开始翻译,标题的‘乡田同井’就给了我当头一棒。” 俞彭年表示,自己一开始就被难住了,“按照意思翻译成日语会有点长,不像一个标题。最后经过反复推敲,翻译成了‘暮らしを共にして’这样跟后面的守望相助衔接自然,作为标题更加合适,也便于理解。”

俞彭年

展览名称中的“张国恩”后面要不要加敬称,加什么敬称,也是一门学问。俞彭年指出,中文里没有加敬称,翻译忠实于原文,就可以不加敬称。但中日两国文化不同,中方一般不太介意有没有敬称,而日方却很重视敬称,不加敬称是禁忌,因此就译成了“張国恩氏”。

在这本作品集中还有许多诗词,对于诗词的翻译,俞彭年表示:“诗句翻译我会注意字数长短,努力做到让日文译文也有诗句味道。”如“燕燕草色春风前,渡头老屋围鸡田。牛羊鼓腹犬高卧,独立一鸥饥看天。”译成了“燕飛び草の色春風を前に、渡し場の小屋鶏と田を囲う。牛羊腹膨らみ犬高所に臥し、一匹カモメ飢えて空を見る。”

通过这次笔译,俞彭年又一次深刻感受到了中日两国之间深厚的文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中日两国都用汉字,所以两国在文明和文化上有许多共同点,容易相互了解和沟通,翻译起来也方便多。可以说,日本是世界上最了解中华文明的国家。”

朱知颖和韩昺旭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经济文化学院的大三学生,在辅导员的推荐下参加了本次讲座。她们对记者表示,今天的讲座让自己受益匪浅。俞彭年老师从文字的翻译讲到了两国的文化,除了高超的翻译技巧,也让人了解了中日文化的异同。韩昺旭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就需要一个桥梁,这种文字上的相通性成为了我们更好交流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