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导演张忠:入川8年拍电影 “四川故事” 是他的“打心锤锤”

2020-06-04 12:30:07 来源:封面新闻 选稿:石蕊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2012年的一天,国家一级导演张忠在去往机场的路途中,随意翻开一部名为《笑里藏刀》的电影剧本。当张忠被剧本中的川剧文化深深吸引时,他从未想到,自己的未来八年乃至更长的岁月,会与四川这片土地结下不浅的羁绊。

八年过去,初夏6月的成都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张忠正在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战旗村里忙碌。由他监制的主旋律影片《战旗飘飘》,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拍摄。此时,张忠的创作生涯,已经和四川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从2012年到现在,我已经拍摄制作策划了10部关于四川风土人情的电影。回头看这些匆匆流逝的时光,我从未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未来可期,相信我的付出能够取得回报。”导演张忠这样说到。

如果不是在偶然间翻到影片《笑里藏刀》的剧本,也许在张忠的创作生涯中,不会发生如此多关于四川的故事。6月2日,张忠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专访,回忆起与四川“结缘”的契机,他也不可避免地提到电影《笑里藏刀》,这也是他在四川执导的首部影片。2017年7月,电影《笑里藏刀》在成都举行新闻发布会和开机仪式,现场一片欢声笑语。但鲜为人知的是,在电影能够成功开机背后,张忠付出了数年的努力。

“在2012年的一次电影剧本评选中,见到这个川剧题材剧本,我一口气就读完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年的电影剧本评选中,《笑里藏刀》从1339个参评剧本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剧本一等奖。“最后结果公示的时候,我终于见到编剧李牧雨,也就是这个剧本的作者。”两人一拍即合后,当天就签约购买了剧本的版权。

2013年,张忠买下一张机票飞到成都。只在剧本中了解到川剧文化、连四川话都不会说的他,如何能够拍好这部川剧题材的电影?在此后的四年时间中,张忠多次往返四川,走进田间乡里学习和研究蜀地的风土人情,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而《笑里藏刀》临开机前,突然又在资金上遇到困难,张忠自掏腰包拿出多年的积蓄,才促成了电影的拍摄。

幸运的是,虽然遇到如此多的挫折,在其中张忠也累积了不少关于川剧的知识。正因如此,才有了后来同样以川剧为题材的电影《巴山秀才》的开拍。2020年新年第一天,川剧电影《巴山秀才》在四川省川剧院大门正式开机。这部川剧的经典代表作,终于将以电影的形式亮相在观众眼前。

不仅于此,在张忠的“川剧电影”的版图中,还有四部电影的规划已经步入了正轨:讲述川剧传统喜剧的电影《拉郎配》,以及电影《花旦》已经完成了剧本创作;《变脸》、《易胆大》这两部川剧的戏曲电影故事片正在洽谈当中。

“这八年时间,我先后从北京到成都往返两百多趟,行程达到40万公里。”张忠有时也疑惑到,自己作为一名“外乡人”,为何如此痴迷于川剧文化,并为其付出这么多的心血。“川剧真的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的高腔和帮腔,这都是我在其他戏曲种类中,不曾见到的。”张忠说起有次在川剧中听到一句“你是我的打心锤锤”,后来想了很多词语,都无法还原出这个词的本味。“这个词有点‘心肝宝贝’的意思,但又更亲热、更爱不释手。同样的词语在川剧中还有非常多,非常具有魅力。”

初夏的6月,成都偶尔会下起小雨。张忠说,他最爱成都的下雨天,也慢慢喜欢上了四川的火锅。回忆起2013年他初来成都,作为北方人的他根本没法吃辣、也听不懂四川话。但到了现在,回到四川竟有种“回家”的感觉。“我与四川的关系,愈发像故乡和朋友的关系。我对这片土地有真挚的感情,想要为其奉献。所以,我才会参与制作和拍摄如此多与四川有关的电影。”

当然,不仅是川剧文化为题材的电影,在张忠计划拍摄的影片中,还将对四川的风土人情进行更全面的展示。目前,由张忠监制的影片《战旗飘飘》正在拍摄之中。此外,故事片《壤巴拉》也在剧本创作的阶段。还有一部影片《英子》,是关于中国和日本的青年人交流的故事片。

“对四川题材的热爱,归根结底是对四川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的热爱。有了热爱,才会绞尽脑汁去奉献、付出。”张忠还比喻到,这种情感还类似于“谈恋爱”,总想要“哄着对方”。“四川这片土地有着太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可以说每个四川人自带故事,这也是我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张忠对四川这片土地的热爱,还在于其孜孜不倦地为传统文化发声。在别人选择拍商业电影、商业广告时,他却在拍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影片。同时,在拍摄完电影《巴山秀才》后,张忠还将片酬全部捐献给了川剧学校。

在下着小雨的战旗村,走在积水的路面,张忠也会有一丝孤独寂寞浮上心头。在离家千里的四川大地上,一位“外乡”的导演将一腔赤诚热血注入其中,不计回报也不辞辛劳。也许创作的路途总是充满未知荆棘,但张忠相信,付出总会得到回报。“始终有热爱和梦想,更重要的是,我一直在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