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评论:家长造谣老师体罚学生事件的背后,教育惩戒权该落地了

2020-06-01 22:49:27 来源:上游新闻

d56f1563bef05d2484ec2d53153b58df.png

近日,一名家长在微博举报广州某小学班主任明知其女儿患有哮喘,还罚其跑了10圈操场,6岁孩子因此出现严重吐血、手抖、高烧等症状;还称为让老师照顾女儿,曾一次性送给对方6万元。此事迅速引爆网络,指责并要求严惩班主任。涉事老师被暂停班主任职务,通报批评,免去品德学科科组长职务。

舆情发酵仅一两天,事情急速反转。广州警方6月1日通报称,经查明,涉事家长故意编造虚假信息,雇用人员进行网络炒作,试图迫使老师被学校开除、索要赔偿。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已对该家长立案侦查,并对其刑事拘留。

按照警方通报,涉事家长的举动,早已跳出了为保护女儿而举报老师“体罚”的正当范畴,不管其初衷是否出于护女心切,拟或老师确有体罚失当,但其故意编造谎言、借网络博同情、误导公众,试图用舆论力量达到让学校开除老师、索要赔偿的作法,已突破了法律底线,被警方立案侦查并刑事拘留,已在法理之中。

▲广州警方6月1日通报称,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已对涉事家长立案侦查,并对其刑事拘留。微博截图

值得肯定的是广州警方的反应速度和执行力。该举报微博引爆网络后,警方坚持以事实为依据,迅速介入调查并查明案情,并在第一时间向公众通报,及时地制止了谣言的进一步扩散。这不仅阻止了涉事班主任蒙受不白之冤,也避免了对教师群体的污名化——从舆情初期看,“老师体罚学生致吐血”的谣言,不仅对涉事班主任的个人名誉和今后人生有重大影响,还对整个教师群体形象产生极大损害,削弱了教育的公信力。

透过现象看本质,隐藏在此次事件背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权问题。通俗地讲,就是老师是否有权惩罚不听话的学生?可以在何种程序上惩罚学生?在古代,私塾先生用戒尺惩治不听话的学生,是天经地义的,很少有争议。但现代社会,提倡文明教育,严禁体罚。

老师的惩戒权与家长的接受度,二者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教育部在2019年11月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这反映出老师拥有一定范围内的教育惩戒权,是得到多数人认可的,但其落地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教师惩戒的程序、尺度,学校及教育部门的处理权限等,诸多问题仍悬而未决。部分老师提出,最好将教育惩戒权细化,越细越好,以便老师掌握和操作。比如,罚跑1000米、抄书50遍、罚站半天……这些是否算体罚?如果不细化,对于不听话的学生,老师是想管不敢管,受损的最终还是学生。

教育惩戒权的落实,需要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更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按照制度落实。老师对不听话学生实施合理惩戒时,学校和教育部门要顶得住,不能在事实不明的情况下为安抚家长和迎合舆情,拿老师拿替罪羊。

当然,家长与老师的及时沟通,也是防止此类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老师觉得有必要对学生实施惩戒教育,不妨事先与学生家长通个气,力争取得对方谅解。学生家长也不可过度护犊,只要老师不是故意体罚,在合理惩戒范围内,理应主动配合老师工作,替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从小遵纪守法,做个好学生。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行为人的违法言行,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上游新闻 王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