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明:小康路上追梦人,自力更生摘穷帽

2020-06-01 20:58:00 作者:王飞 王一婷 肖宝林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进一步被激发,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要我脱贫”转为“我要脱贫”,自力更生,思变谋富。于金明是江西共青城市泽泉乡泽泉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脱贫),他人穷志不穷,自立自强,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从一名贫困户发展成为有名的大棚种植大户,并带领村里的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

扶贫路上勤劳人 紧抓机遇拔穷根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只有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才能实现早日脱贫。”1977年出生的于金明因为有肢体残疾,父母早年离世后就一直一个人生活,2013年被列入贫困户。于金明说,他在2013年以前是靠做散工为生,因为没有力气,所以每个月只有几百块钱的收入,吃饭都是问题。“那个时候日子过得惨啊,经常吃不起饭。一个人生活都成问题,更没有钱去娶老婆了。”于金明苦笑道。2013年,于金明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经帮扶干部袁水平的介绍,于金明来到了魏菊森的养猪场帮忙养猪。于金明说,魏老板是他的贵人,改变了他的人生。原来,于金明一直都有一个“农业梦”,奈何自己没技术没资金。2015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于金明无意中向魏菊森提起了自己想法,没想到魏老板居然说要帮助自己完成这个梦想。“我真的没想到魏老板能够跟我一起合伙种大棚。我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没技术。”于金明说。为了把握住这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于金明特意到附近的种植大户那里取经学习,在学得了一身种植技术后,于金明就开始大展身手。2016年,大棚里种植的辣椒长势非常好。于是第二年,我就开始尝试着上面种西瓜,下面种辣椒。

人穷志不穷 致富路上“追梦人”

最近,每天天刚亮,于金明就去大棚里忙着收土豆,并请周边贫困户村民帮忙,另外又请些贫困户给西瓜、香瓜除草施肥浇水。于金明2019年在扶贫小额贷款的支持下建了59个蔬菜大棚。人们常说,人要有梦想,没有梦想还不如一条咸鱼。于金明告诉笔者,以前他因身材矮小,无力气做事也无心思做事,自己又没有什么技术特长,整天混日子过;现在,每天都有人专门来买土豆或土鸡蛋,过段时间,准备西瓜、香瓜上市,如今日子过得非常忙碌且充实。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帮扶力度加大,特别是一对一的帮扶,从思想上斩断贫困根源,破除“等靠要”懒散的思想,输血又造血,进行物质上救助又给予政策上的扶助。几年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帮助于金明落实了低保补助、残疾补助、产业奖补、劳务奖补、水冲厕所改造等扶贫政策,争取8379.4元帮扶金帮助于金明钻深水井一眼60米,确保饮水有保障,并通过该组新农村建设,对附近污水管网进行了全面改造,大大提升了于金明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

这些物质救助和精神鼓励帮助于金明重新焕发思想,使他信心百倍、不等不靠,凭借顽强的毅力向贫困抗争,成了致富路上的“追梦人”。结合泽泉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丰富、留守在家的老弱病残多的特点,于金明将致富重点放在种植大棚蔬菜上,按照“一领办三参与”的发展新模式,对大棚蔬菜进行科学的管理。在掌握一定技术和经验后,探索种植西瓜、红薯、辣椒、草莓等有机无公害水果蔬菜,大棚每年产出15万斤的有机无公害蔬菜,平均每年为泽泉村稳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20多户贫困群众和农户纷纷参与,通过劳动获取收益,现在大棚种植的有机无公害蔬菜和品质,不仅在附近的乡、村和城区得到消费者的肯定,相邻县市的蔬菜商和大学生也慕名前来参观采购。

种菜栽瓜又养鸡 脱贫路上不等靠

2020年,越干越有劲的于金明又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利用荒山荒地、房前屋后闲置用地、自留地,尝试种植葛根3亩、种植花生10余亩,进一步扩大今年经营性收益范围。另外,随着消费扶贫利好政策,2019年他养殖土鸡800只已经出栏,今年在荒山野林散养的4000只鸡正在孵化鸡苗,目前鸡棚已经搭建完成。

随着他的种植和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品种类别逐渐增加,现在于金明登记创办了共青城市爱尚农养殖厂。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于金明积极参加共青城市“扶智、扶志”电商助农扶贫培训实践班,学成后开展网上销售,并把其他贫困户的农副产品一同放在微信朋友圈和网上去卖,进一步拓展消费渠道,让更多的城市人吃上绿色环保的蔬菜等农副产品。

天道酬勤,是给予勇于进取之人最好的褒奖。2014年于金明收入2636元,在帮扶干部的鼓励带动下,他积极奋进,于2017年正式脱贫,之后更是一鼓作气,两年收入翻倍,2019年年收入达到43845.84元。共青城市涌现出了许多自力更生成功脱贫的励志典范,于金明只是一个缩影。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我们不做脱贫攻坚路上的旁观者,要做全面小康路上的实干者。

审签:郑少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