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到来,艺术学习不中断!艺术大咖分享抗疫故事

2020-06-01 18:29:10 作者:刘轶琳 来源:东方网 选稿:沈昊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6月1日报道:怎样让防疫居家期间的学生不虚度时光,既能学好文化知识,又能提高艺术素养,做到不仅让生活充满乐趣,同时在疫情防控中捕捉到机会,丰富艺术教育的内涵,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是当下各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着重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今天下午,谷好好、段皑皑、胡蕴琪、周平、潘善助、林放、王立强等来自沪上名师工作室和艺术教育联盟的嘉宾,探讨疫情防控期间各学科领域推出的应急之举、线上教学的有益经验。

论坛上,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疫情到来时,很多艺术家也“懵”了。“宅”在家中很寂寞,艺术家们都想做些什么。在大家的努力下,6个月来,上海各个剧团纷纷通过互联网为观众提供戏曲节目,“云上看戏”成为热潮。谷好好说,各个剧团都积极提供线上公益课,如上海昆剧团就为同济大学直播了三场大戏,深得师生好评。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传统文化在校园里扎根令人欣喜。

在疫情期间,许多老师拓宽了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了线上。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民族乐团二胡独奏家,上海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会长段皑皑说,这种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没有因为疫情而耽误艺术学习。“有些老师通过网络,比较大师和自己演奏的作品,给学生们不同角度的思考,这样的网课可能比课堂教学更加丰富。还有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将作品进行网上展示,互动的方式让艺术学习变得更加快乐。”

“疫情发生时,我们最想做的是用艺术来传递爱,弘扬正能量。我们让孩子在家录视频,为武汉加油,作品《为祖国喊加油》感动了无数人。”全国劳模,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仲盛舞蹈团团长胡蕴琪说,疫情下的全新艺术教育模式也让老师们觉得付出值得。“舞蹈在线上能不能教学?如何教学?老师们都在自己摸索,自己写文稿,自己剪辑动作、讲解动作,而孩子们100%的参与度让老师们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首席教你学乐器》是上海交响乐团在疫情期间推出的线上课程。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在今天的论坛上透露,疫情发生后,看到很多医务工作者的孩子都在学乐器,上海交响乐团就从1月下旬录制了《首席教你学乐器》。这个课程介绍了十个乐器,由上海交响乐团十位首席在家录制而成。上线至今已经推出了70多节课。“上海交响乐团也是首次做这样的课程。这套课程也获得了一些高校的青睐,这些都令人备受鼓舞。”周平说,艺术没有国界,疫情期间,全球很多艺术家也无偿地提供了作品版权,上海交响乐团音乐会的直播也收获了网上观众的好评。

写书法遭80万人围观!在今天的论坛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潘善助说,上海书法家协会在疫情期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引进“宅家静心看”节目,还开通了抖音号,3个月收获了近4万粉丝,其中一项作品点击量超过80万人次。期间,上海书法家协会组织了43位书法家创作作品,并通过上海慈善基金会拍出了80万元人民币进行抗疫捐助。”书法的普及教育需要学校去实现!”据透露,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大学今年已向教育部申报书法本科专业,爱好也能成为专业。

润物细无声,孩子们在艺术的氛围中就慢慢学会了感恩社会。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声乐中心主任、上海学生合唱团副团长、常任指挥林放说,“因为疫情孩子们不能集中在一起排练,所以在此期间我们专注原创,如原创歌曲《病毒,病毒,快走开》,让很多孩子通过乐器、歌舞和朗诵的方式进行表演,家里也可以变成舞台。而另一个原创作品《老爸,老爸,顶呱呱》以孩子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夸夸自己的爸爸,通过这种方式赞扬身边的英雄。”

篆刻是小众艺术,但也越来越受到尊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艺教委篆刻专家组组长王立强说,艺术教育特别重要,不是数理化才能走天下,袁隆平也会拉提琴。篆刻虽然很小,但却蕴含着中华民族之魂。篆刻虽小,意义深远,但上海的篆刻教师还有缺口,需要更多的关注。据介绍,疫情期间,线上“篆刻传情,共克时艰”活动深受网友们欢迎,这让篆刻艺术家们也备受鼓舞。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教育电视台承办,东方网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全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