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做客“四史讲堂”:抗疫史是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的一小部分

2020-05-29 20:02:19 作者:傅文婧、熊芳雨 来源:东方网 选稿:李宗焕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熊芳雨5月29日报道:“今天讲四史,抗疫史是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当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东方网共同主办的四史讲堂,5月29日在社科会堂开讲。本次讲堂主讲嘉宾——上海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以《国际抗击新冠肺炎形势分析》为主题,讲述了当前国际抗击疫情情况、中国抗疫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还分享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抗疫幕后故事。

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

市社联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市年鉴学会会长生键红,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市地方史志学会副会长谢黎萍等出席四史讲堂。市地方史志学会会长,《上海滩》杂志主编,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依群担任主持。

张文宏在主题演讲《国际抗击新冠肺炎形势分析》中表示,现在国际抗击疫情,中国抗议疫情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肯定要讨论,也要写历史。”张文宏谦逊地说,在这段抗击疫情的历史中,或许大多数人的名字不会写进历史,“包括我,也不会在里面,但我们都在一起创造这段历史。”“所以今天讲四史,抗疫史是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当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

四史讲堂活动现场

他幽默地在开场时说:“我在复旦大学上课,一般都没有资格坐在那里讲,一般都是站在那里讲,站在那里有什么好呢?不大容易讲得太长。其实听课的人,最痛苦的是,我们讲的人废话多。”提到自己初次成为“网红”是因为“讲共产党员先上”张文宏也表示,很多人认识的我,并不是真正的我。”“我跟其他专家吵架,怎么去看病,其实那些不是我真实的工作场景。”

在回忆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张文宏分享了自己的幕后亲身经历。“生病不可怕,没命心里是很怕的。那是什么原因决定有命还是没命?”张文宏透露,曾经有一批20多位病人集体出院,“很多人都很开心的,我一般很少出来,这次我出来了,跟他们一一惜别。”但在高兴的人群中,有一位来自武汉的女士并不高兴,因为她的丈夫还没有出院,且是重症,需要插管和上ECMO。“她说张医生,到底能不能救活?我说你要有信心,我们是全力以赴。”听了张文宏的话,这位女士回答“张医生,我相信你的,一定能救活的。”张文宏还宽慰这位女士,如果她的丈夫救活了,“到武汉你请我吃热干面”,最后这位病人顺利康复出院。

为什么上海整体疫情防控工作表现出色?实际上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上海就已经创造过奇迹。当时上海城市人口3000万,“真的搞得很定”,最终“只有难以置信的8例”,而这一次面对新冠肺炎,上海的防控表现堪称“又一次难以置信”。张文宏说,在武汉封城之前,上海已经有病例进入,但整个春节期间,上海并没有封城,“我们没有干扰城市的运转。”2月9日起开始复工,整座城市开始复苏。或许曾有人质疑上海病例数的真实性,而张文宏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情是不能隐瞒的,就是传染病的病例。如果传染病的病例真的存在,你说它没有,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会传播。”

谈到疫情在常态化防控下的复工复学,张文宏表示:“我们的复工复产复学都是逐步开展的,每个月都会对疫情有一个新的评估。”他还特别提及将于今年11月5日在上海举行的进博会如果能够顺利召开,“将是一个标志。”对于上海接下来的防控工作,张文宏认为,“下面的成绩不是看你防住了多少,而是同样防住的情况下,看谁的经济发展了多少。” 

据悉,由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的上海市级专志《华山医院志》已通过审定,即将出版。华山医院1907年建立,见证了上海百年史。张文宏参与了《华山医院志》的编修工作,而且其事迹也见诸志书。

王依群表示,四史讲堂邀请张文宏主任所作的国际抗击新冠肺炎形势分析,对于了解国际抗疫形势,把握大势,加深对国际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面临新形势、带有新特点”的后疫情时代世界性主题的思考,提高对深入学习“四史”重要性的认识,培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四史讲堂以现场讲座和线上播出两种方式进行,由市地方史志学会承办,市历史学会、市档案学会、市党史学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市年鉴学会、市文史资料研究会协办。各学会负责人、学会理事和主办单位相关人员等70余人现场参加。全市地方志和年鉴系统人员、社科学会会员等线上收看。

四史讲堂由市社联、市地方志办公室、东方网联手各家学会,汇聚上海社科史志界专家学者智力资源,围绕“四史”主题,侧重上海题材,大题“小”做,论从史出,定期举行,着力打造以专业化为基础、面向社会公众、弘扬正能量的“四史”学习教育学术活动新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