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百千万”!临港新片区推出职工技能登高计划,着力培养一批高技能技术人才

2020-05-26 14:19:33 作者:文汇报驻临港记者祝越 来源:文汇报

u=117714641,2700240889&fm=26&gp=0.jpg

临港新片区将在2020-2022年三年时间内,开展“一十百千万”新片区职工技能登高计划。

在今天举行的临港新片区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推进会上,“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工会联合会”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职工实训基地”揭牌,临港新片区将在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的指导下,聚焦新片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以新片区产业大学为载体、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在三年时间内开展“一十百千万”新片区职工技能登高计划,着力培养一批高技能技术人才。

临港新片区“一十百千万”职工技能登高计划包含:

——新建1所产业网络大学;

——搭建10个产业实训基地;

——选树100名“临港工匠”;

——培养1000名“临港学徒”;

——助推10000名一线职工技能等级提升,储备10000名重点产业高技能人才。

临港1.PNG

目标1:校企合作,新建一所新片区产业大学

由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单位,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工会委员会和临港创新管理学院进行具体实施,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和临港地区的各大高校,与新片区内重点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聚焦新片区的重点产业,共同筹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产业大学,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产业工人终身学习、提升技术技能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更通畅的渠道,构建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企业需求对接的有效平台,实现产学研融合发展。

在办学目标上,把行业标准、岗位要求等作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要依据,确保产业工人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与产业、企业、职工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培养一批适合产业发展的职工队伍。在运作模式上,新片区产业大学采用虚拟学校,独立运行,线上授课模式,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在教学内容上,创建“互联网+”职业培训课程体系,开发完善与新片区重点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相关的具有国际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引进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培训课程等优质培训资源,进一步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围绕“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国际化专业技术职业培训项目,实施高级研修和急需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在培养模式上,实行企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打造产业创新源头“最先1公里”与产业化“最后1公里”的对接平台。在学历认证上,学员完成新片区产业大学的相关课程后,可以获得由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和临港地区相关院校的学历证书、课程结业证书,或知名培训机构颁发的相关证书,从而进一步健全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评估制度。

临港2.PNG

目标2:搭建十个新片区产业实训基地

在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的指导支持下,由临港产工委和临港创新管理学院结合新片区产业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依托具备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的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及大型骨干企业培训中心,通过3年时间,重点建设10个新片区产业实训基地。

对于符合条件的实训基地,由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联合授牌。发挥实训基地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开发培训课程、制定培训标准、组织专业教学、提供岗位实践等,并结合产业和企业发展需要,制定技术工人培养规划和培训制度,积极开展上岗培训、高师带徒、转岗培训、技术研修等各种类型的培训项目。通过实训基地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自主开展职工职业培训,进一步深入参与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

10个新片区产业实训基地给予专项资金资助。参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中关于“加大人才培养培育力度,资助人才培育平台建设,对重点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资助额度上予以倾斜”进行专项补助扶持,每个实训基地给予一定的支持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基地建设项目所需培训设备购置、改造与维护,原材料消耗,课程和教材开发,教师提升培训及其他培训成本等。同时,聚焦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师资,形成产业实训基地师资群。参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中关于“加大人才培养培育力度,资助人才培育平台建设,对重点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资助额度上予以倾斜”进行专项补助扶持,每个实训基地给予一定的支持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基地建设项目所需培训设备购置、改造与维护,原材料消耗,课程和教材开发,教师提升培训及其他培训成本等。同时,聚焦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师资,形成产业实训基地师资群。

目标3:选树一百名“临港工匠”

按照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总体要求,建设新片区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根据临港重点产业发展布局,重点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四大重点产业,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作为主办单位,临港集团作为协办单位,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和南汇新城镇总工会作为承办单位,通过3年时间,培养选树100名具有临港产业特色的新型“临港工匠”。“临港工匠”必须具备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高超技艺,追求完美、创造极致的职业精神,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优秀品质,“临港工匠”重点面向临港四大重点产业的一线高技能人才。

“临港工匠”培养选树参照“上海工匠”评选标准,对通过审定的候选人,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授予“临港工匠”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奖牌和一次性奖金。同时,为获评“临港工匠”荣誉称号者,开辟上海工匠评选“绿色通道”,可作为候选人直接参评当年度“上海工匠”。此外,对符合条件的“临港工匠”,可实施居住证专项加分、缩短“居转户”年限甚至直接引进落户等落户优惠政策。当中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优秀产业工人,还可优先推荐纳入本市杰出人才评选表彰范围。

新片区产业实训基地聘任“临港工匠”作为基地特聘导师,通过工匠的技能传授、经验传递和精神感召,充分发挥“1+N”的育人效应。同时,在各企业扎实推进“临港工匠”工作室建设,进一步提升职工的岗位责任感、职业荣誉感、企业归属感和历史使命感,打造一支与临港新片区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战略要求相适应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

目标4:培育一千名“临港学徒”

临港新片区将进一步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形成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邀请“临港工匠”参与授课,通过3年时间培养1000名“临港学徒”。

“临港学徒”以市人社局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为基础,配合市人社局共同推动新片区新兴产业、重点产业一线技能人才的技能等级认定标准的制定,结合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人才培养需求,在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企业自主确定培养对象,采取一企一校、一企多校或一校多企等形式开展,培养内容为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和职业素养,并注入工匠精神的内涵,力争培育出一批符合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学徒培训期满,可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结业(毕业)考核,合格者将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此外,“临港学徒”的培养还将结合市总工会“高师带徒”项目开展。组织临港新片区内企业开展师徒带教项目,师徒双方签订“师徒带教”协议,发挥“传帮带”作用。

目标5:助推万名职工技能等级提升,储备万名重点产业高技能人才

临港新片区将推动每年开展一次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标准、新工艺的新片区职工技能大赛,同时,开展多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通过竞赛和练兵,不断挖掘和培育新片区高技能人才,进一步拓展职工技能培训、技能比武及技能等级评价的平台,打通职工技能等级认定、提升的通道,不断探索新片区新兴产业的技能评价标准。

在技能大赛岗位练兵选拔基础上,临港新片区将结合产业网络大学课程教育,依托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日常培训,以“临港工匠”授课为主,配合引进外部师资,结合“临港学徒”项目等,用3年时间,助推10000名一线职工技能等级提升,储备10000名重点产业高技能人才,涵盖车工、钳工、铣工等23个类别的职业,形成校园储备人才、社会吸引人才、企业锻炼人才的培养模式。

重点产业高技能储备人才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后,将获得市人社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同时,参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进行专项补助扶持。

1814508991.jpg

前不久,市总工会、市发改委、市教委、市人社局等8个委办局联合启动“奋进新时代 创造新奇迹——推进高质量发展上海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把举办临港新片区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列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上海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周奇表示,今天挂牌后,要进一步发挥临港人才高地效应,成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标准的“催化剂”;用好校企合作机制,让新片区产业大学、实训基地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器”;用好技能等级认定试点, 使之成为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助推器”。要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创造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建设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文汇报驻临港记者祝越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