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士会客厅|无障碍设计③无障碍环境营造

2020-05-26 10:51:00 来源:澎湃新闻

无障碍的理念和技术不能是空中楼阁,需要通过实际的城市无障碍环境的营造来实现。城市无障碍环境营造包含无障碍空间环境建设,也包含与之配合的社会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关系到政府、建设运营者、残障人士,更关系到每一位公民。

在前文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开展的工作非常全面,从规范制定,实施管理,到推动宣传,涉及到了无障碍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无障碍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了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外,还需要各个方面的参与。

运营单位——经营者、管理方

场地和建筑在交付使用后,无障碍设施真正发挥其作用,很大程度上需要场地的运营管理方来配合。首先,无障碍设施需要正确使用与定期维护。另外,在场地无障碍设施有欠缺时,运营单位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听取用户反馈,进行设施的调整。特别是在一些建设时未遵循无障碍标准的建筑中,运营单位可以运用一些简易的设备,尽可能地实现无障碍的效果。另外一些“软性”的服务,如人员接待等,也需要运营方来配合。

例:奇途无障碍的创始人纪寻有一次到南京站的时候,发现站前没有坡道,轮椅无法进入,在立交桥下逆行好几百米,才终于找到一个坡道上去。纪寻把这段经历的视频发布到抖音上,引起了很多关注。当天下午就接到了火车站相关管理部门的电话,了解情况后,站前立即增设了无障碍设施。

社会公众——公益组织、个体公民

无障碍环境最终关系到的是每个公民的利益。在无障碍环境营造的过程中,许多公益组织和公民个人也投入了进来。

无障碍相关公益组织也是无障碍环境建设中非常活跃的团体。许多无障碍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都是残障人士。在本次的调研中,我们也结识到许多很有能力的公益组织,如新起点公益、金翼网球等。这些公益组织有的在一步步地帮助残障人士化解心理障碍,向残障人士介绍城市无障碍设施,有的在帮助残障人士向相关部门反映城市空间中发现的问题,与相关单位合作进行无障碍普查、无障碍规范编制等工作。有的则致力于无障碍理念的宣传,推动社会共识的建立,为残障人士融入城市生活营造更好的环境。

例:新起点公益从2014年开始,编制《北京地铁无障碍手册》。公益小组的全部成员都是残障人士,成员们在2014年实地探访北京4条地铁线路的所有地铁站,摸清电梯、坡道、升降平台、爬楼车、无障碍卫生间等一系列无障碍设施。2015年,《北京无障碍手册地铁篇》形成,免费发放给伤友。后来,杜鹏与伙伴们又做了12个市属公园的无障碍出行手册,100家酒店无障碍手册,30家大型商场的手册……杜鹏老师已经成了无障碍通行需求的专家,开始面向地铁、公交、机场的工作人员和社工进行培训。

作为普通的公众个体,无论是残障人士还是健全人,都是营造无障碍环境中的一分子。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之前,公众可以参与体验,建言献策。在建成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发现身边无障碍设施的问题,促进城市无障碍环境的精细化提升。

无障碍环境营造中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调研之前,我们对残障人士的需求了解的非常模糊。可能许多人和我们一样,认为残疾人的经济收入没有保障,难免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是第一要务。然而,在调研中,许多受访者提到,在大部分城市中,残障人士的基本生活需求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保障,不过残障人士对城市生活的需求可能比我们想象的丰富许多。

例:金翼网球是中国的轮椅网球公益组织,以鼓励残疾人参加运动,参与社会生活为目的。金翼网球的创办者董福利是一名优秀的轮椅网球运动员,曾经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参与北京残奥会。金翼网球倡导“残健结合、一站一坐”的理念,希望加强残障人士与健全人之间的交流,宣传残健平等的理念。董福利在接受调研采访时说:“残障人士出门的需求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如果不是环境有障碍,我们当然想自由自在地逛商场、博物馆、外出旅游……”

虽然我们的城市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我们发现还是有一些客观或主观的问题,阻碍了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自由地在城市中生活。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如下问题。

无障碍设施宣传不到位

即使城市拥有了很全面的无障碍设施,如果残障人士不知道,他们仍然是不敢出门的。在健全人看来,获取这样的信息可能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常常忽略这个环节。而残障人群由于社交圈普遍比较狭窄,特别是一些残障人士由于长时间没有走出家门,对无障碍设施的了解还停留在许多年前。如果没有专门的信息对接,残障人士很可能缺乏了解无障碍设施信息的渠道,造成无障碍设施无人使用,残障人士不愿意出门的局面。

无障碍设施的使用问题也值得我们注意。许多无障碍设施比较隐蔽,如地铁的无障碍电梯、轮椅升降梯等。如果没有相应的指导,许多残障人士可能在使用城市中的无障碍设施时也会遇到困难。或是找不到设施的具体位置,或者是不知如何使用。另外,许多工作人员对无障碍设施的使用也不尽熟悉,因此对公共服务人员的无障碍相关的宣传和培训也至关重要。

例:杜鹏在不久前应邀参观工人体育场,发现旗杆后面有特别好的无障碍看台。作为国安的老球迷,杜鹏非常激动。没想到,工体的领导说:“这些无障碍设施自2006年起就修好了,而且专门修在旗杆底下,为的是每一场球赛转播时,升国旗的镜头里可以拍到无障碍看台,这样残障人士就知道,我们欢迎大家来工体看球!”杜鹏说:“早知道我早就去了,不仅自己去,还要带着爱看球的哥们儿一起去!”

城市无障碍空间建设不完善

虽然北京的无障碍建设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城市的无障碍空间营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流程长,细节多。每个环节的不足,都会影响到残障人员的出行体验。

在中国,无障碍的理念以及无障碍空间建设的具体要求等仍然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参与城市空间建设的人员自身,比如规划师、建筑师、施工人员、验收人员等也处在学习和提高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从业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就容易给无障碍空间建设带来困难。

施工时的细节问题是最常暴露的问题之一。在施工中,平常注意不到的一些小细节,比如坡道的坡度,雨水篦子的安装方向、间隙大小等,都常常成为残障人士出行的障碍。杜鹏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非常有心得。以他的经验来看,大多数设计师都能够按照规范要求来设计,而施工和验收时,由于专业人员缺乏无障碍相关的概念与经验,对一些细节问题则常常忽略。这样即使整体来看无障碍设施比较到位,实际上残障人士还是难以使用。

西单大悦城门前的雨水篦子缝隙过大,容易卡住轮椅。  杜鹏 图

在我们的访谈中,许多受访的设计师、规划师提到用地红线对无障碍设计的限制。CRTLK的设计师刘严提到,在有的城市,只能从人行道边红线开始往场地里面做无障碍设计。这样固定的用红线的限制会使使用地空间变得局促,不利于无障碍整体设计,如楼体前的大坡道等。而在城市管理水平较高的城市,城市开发主体可以进行一体化开发,这种无障碍设计和地形处理更容易融合。

另外,现有的无障碍相关的规范都集中于对“点”的要求,如场地、建筑等。而场地间接续处的障碍,常常成为残障人士连贯通行的难点。“我们建筑内部的无障碍设施做得再好,残障人士根本进不来,这有什么用”,刘严说道。纪寻更是提出,“如果楼里没有电梯,很多残障人士连家门都出不去,更别提到城市道路中去了”。

无障碍设施的使用反馈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无障碍环境涉及到的细节很多,而自上而下的城市无障碍空间建设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发挥公众的力量。如果每位公众都能发现身边空间存在的“障碍”,那么我们就能更加容易扫除这些“障碍”。其实,许多公众,特别是残障人士热衷于反馈身边的问题,也进行过很多尝试。但是在反馈的过程中,总是遇到重重障碍。

对无障碍设施建造价值的争论

正如本章开头所说,大众对残障人群的需求不甚了解。许多人认为残障人士温饱尚难满足,而对残障人士的关怀只需要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在未解决所有残障人士基本生活时,不应过度关注其他方面的要求。一些残障人士在网络上反映生活中遇到的障碍的时候,反而会被抨击“都残疾了还不在家待着”,“都残疾了出门还不找人陪”,使得残障人士备受打击。有些情况下,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会对其他方面造成影响,这时,残障人士的需求就更容易陷入争论的漩涡中。

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故宫博物院内修建了一条无障碍通道,整条通道由两台“无障碍升降机”、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卫生间等组成。从最南端的午门直至最北端的神武门,肢体残疾人可以坐着轮椅从南至北游览整个故宫,受到许多游客的好评。但是其中的许多设施在北京奥运会之后被拆除。一些人认为无障碍设施的加建破坏了文物古建原本的面貌,而且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反而造成了对“健全人”的不平等。2011年,故宫配置可移动的爬楼车,需要时由工作人员操作,协助残障人士参观。

许多残障人士在心理上比较敏感,这样的言论不仅打击了残障人士反馈身边问题的积极性,更加深了许多残障人士对外界眼光的恐惧,在使用无障碍设施或者其他城市设施时有所忌讳,或者直接避免参与城市生活。

缺乏反馈机制,难以及时解决问题

除了在网络上发布无障碍环境的相关信息外,目前公众最直接的监督反馈方式是在发现问题之后,直接向政务服务部门反映,如拨打12345热线等。但访谈中我们发现,城市中的许多“障碍”都难以通过这样的传统反馈通道解决。

场地的管理权限不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块用地分割给不同的单位进行管理,各单位互相推诿,大大增加了改造的难度。另外,无障碍环境应该如何管理与维护,应该由谁管理与维护,法规中并未明确。特别是法规中没有建立强制的监管体系和处罚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市民反映了相关问题,也难以强制进行改造。

例:杜鹏三年前在北京某地铁站出站的时候发现,站内的无障碍设施做的很好,但是平台到马路上有个台阶,阻碍了轮椅的通行。杜鹏首先向地铁站反映,地铁站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不属于地铁管理范围。于是杜鹏多次拨打12345反映此事,甚至在去12345做培训的时候再次提出此事,但至今仍未能得到反馈。

在传统渠道之外,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公众可以利用一些新的方式反馈自己在城市中看到的问题。比如,残联也开发了“随手拍”等小程序,市民拍下自己看到的问题后,可以发送给相关部门,处理结果会及时告知。但现有的平台也存在知名度不高、使用人数少、难以形成大数据等问题。

(“礼士会客厅”是在北京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委员会城市设计处的支持下,由中社社区培育基金启动的对话专栏,澎湃新闻城市漫步栏目首发。“礼士”取自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在地南礼士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