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故事:设计开发文创产品,职校毕业生与海归博士共事

2020-05-26 06:23:22 作者:张鹏 来源:文汇 选稿:刘理

与身边不少同学相比,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高职贯通专业的王浩南颇为“幸运”。他已经提前锁定了工作,成功入职上海擎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文创产品设计和开发,以及展会策展工作。

王浩南的同事是清一色的复旦大学硕士、博士毕业生,还有不少海外名校归来的高学历人才。与这些“学霸”共事虽然压力不小,但王浩南信心满满:“优秀的同事给我不断努力的动力。我对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对文物有独特的情感。不管是学习还是求职都要坚守自己的兴趣,我相信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考古工地上的一次畅聊,让他获得工作机会

王浩南得到这份工作机会,源于考古工地上一次对话。

2019年,在考古工地上实习的他偶遇一位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教授。尘土飞扬的考古工地上,这位高职小伙子对专业知识侃侃而谈:拓片技术如何从古流传至今,又如何随着人们审美变化而变迁,拓片的墨色、所呈现出的效果、拓片技巧如何不断精进等,他都如数家珍。这让大学教授眼前一亮:“别说是高职生,如今就连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能把考古知识研究得如此通透的也不多。”

于是,这位教授当场向王浩南伸出了橄榄枝,请王浩南到他学生的创业公司实习。

因为兴趣,他放弃报考高中

王浩南获得这个工作机会看似偶然,但其实,是来自于他长时间对自己兴趣的坚守。

2015年,还是初中生的王浩南参加了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职业体验日活动,一项文物鉴定和篆刻的互动活动深深地吸引了他。“过去我们只能在书本中、电视剧中与历史相遇,但当我触摸到真正的文物时,那种仿佛触摸历史的感觉让人难忘。”

回到家,王浩南大胆地向父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放弃报考高中,转而报考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高职贯通专业。幸运的是,开明的父母支持王浩南的选择,并鼓励他跟随自己的兴趣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王浩南看来,文物修复专业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除了理论积淀,还需要进行大量实践。他举例说,比如拓印是中国流传上千年的传统技艺,有同学在实训过程中,常常因为技术不成熟、对纸张和墨水的材质不了解而弄破宣纸,“有的同学弄破十几次就放弃了,觉得这工作太枯燥。而我不断思考,反复练习了至少50次,技术才有所进步”。

别人眼中看似枯燥的实训,对王浩南而言却是一种享受。他的18岁生日,就是在学校的装裱实训室中度过的。他回忆说:“晚上9点多,当我触摸着手中的拓片,抬头看到远处的东方明珠时,时光和历史的交错,让我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同时又有一种巨大的满足感。”

如今,王浩南实习已半年有余。他说,“找工作就是要找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样再枯燥再困难,都会乐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