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金沙③|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成都为何有个金太阳?

2020-05-25 20:31:25 来源:封面新闻

张帆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从城市上空俯瞰天府广场,成都的心脏是一个金太阳;新晋网红打卡地龙泉森林公园丹景台,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城市之眼”,眼睛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以太阳神鸟为灵感设计的冥想空间成了馆内最具诗意的地方。还有成都地铁7号线“金沙专列”,东安湖体育场屋顶悬浮的图案,甚至检票闸机口……太阳神鸟那耀眼的金,是成都闪烁着亮眼的光芒。

2001年2月25日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箔,后来不仅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更是成都这座城市最为独特的记号。

太阳神鸟金饰,2001年2月25日出土于金沙遗址。刚一面世,便惊艳四方。它呈圆环形状,分内外两层,外层由四只首尾相连的飞鸟构成,朝逆时针方向飞行。被这四只飞鸟环绕着的,是12条弧形齿状芒饰,像是顺时针旋转着的太阳。图案均采用镂空的方式呈现,如同一幅技巧精妙的现代剪纸作品。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图案从1600多件候选文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2011年12月30日,太阳神鸟被选定为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的主体图案。

现在,在成都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太阳神鸟的身影。它是天府广场的核心景观,也是新晋网红地标——龙泉山森林公园的“城市之眼”;它是上下班路上一盏盏守候的路灯,在天府立交的顶端向川流不息的城市建设者致意;它甚至带着祖国人民对科技事业的期许,搭载“神舟六号”环游太空、乘坐科考船越过南极冰穹;它也即将化作天府国际机场的外观、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东安湖体育场的穹顶,向来自世界的客人展现成都的城市风采。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官方微博的留言中,总会收到网友从城市各个角落发来的打卡问候,有人在集邮册里发现了一枚珍藏十多年的“太阳神鸟”纪念邮票,有人则在来金沙的路上,与地铁7号线“金沙专列”不期而遇。这趟专列以“多彩的金沙王国”为主题,用大祭司、黄金面具、太阳神鸟等古蜀元素在地铁车厢内打造了一个移动的金沙遗址博物馆。而“金沙博物馆”地铁站的大厅里,太阳神鸟金饰和十节玉琮的外观被巧妙地融入环境,古蜀人的衣食住行与精神信仰也被绘成了文化墙,不少游客纷纷前来拍照打卡。

近日,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金沙小学,计划对馆校共建的“迷你博物馆”进行“回访”,听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同时对需改动的部分及时调整。

这座“迷你博物馆”于2019年11月投入使用,在80平米的教室里,用缤纷的色彩、通俗的语言和有趣的互动游戏把古蜀金沙“搬”到了校园里。孩子们踏入“迷你博物馆”就开启了探索古蜀金沙的旅程:在河沙填注的探方中模拟考古发掘,体味考古的乐趣;在动植物标本中探索古蜀自然生态;还可以席地而坐,观看一场解读金沙文物的微课堂……他们也将自己亲手绘制的黄金面具挂在展厅里,让这座身边的博物馆不断“生长更新”。

这并不是金沙文化第一次走出博物馆。作为成都文化之根,它不仅是天府文化的精神源泉,也常常化身具象的图案,以太阳神鸟标识、金沙精致文创、金沙云课堂等多种方式,融进成都人的日常生活。

2019年10月29日,成都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琼华来到金沙遗址博物馆,为剪纸艺术展《纸的对话——丹麦@金沙》揭幕。太阳神鸟化作剪纸作品,从城市中飞回金沙遗址。这是一场由博物馆和市民共同完成的展览。金沙向公众发布古蜀主题剪纸作品的征集令后,陆续收到30幅公众投稿作品,作者年龄上至78岁,下至11岁,职业涵盖教师、公司职员、学生、退休人员等。经过1万多个IP投出61587张网络投票,10幅剪纸作品入选展出。

以《纸的对话——丹麦@金沙》为开端,金沙开创了展览“众筹众创”的模式:让金沙文化与剪纸、诗歌等不同的艺术形式的碰撞,把古老的文化用现代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向城市中不同兴趣爱好、知识背景的群体敞开大门,邀请他们参与和见证博物馆的成长。这个月刚刚开幕的《诗意金沙——古蜀文化主题诗歌作品展》则是又一个展览“众筹众创”的尝试,30余首出自考古学家、诗人、作家、学生、退休职工等群体的诗歌,与遗迹馆三千年前的古蜀遗迹共同展示,让古蜀文化和现代成都相互交融,彼此对话。

除了剪纸和诗歌,近年来,现代舞、爵士乐、诗会等不同艺术形式都曾在现场对话金沙遗址。可以想象,市民走进博物馆,除了看展览,还能亲手参与展览的策划,在展览中看到自己的作品;喜欢现代舞的朋友,在古蜀的文化氛围熏陶下尽兴创作;在周末的晚上,来博物馆听一场遗址边的音乐会……博物馆不仅是城市的会客厅,也成为更多市民精神生活的休憩所。

在这里,太阳神鸟不再是一件冰冷的文物,而是一个有温度的符号,所谓的“给时光以生命”,大抵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