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有了专家宣讲团 如何看待"四史"教育?听听专家怎么说

2020-05-18 21:33:55 作者:王永娟 来源:东方网 选稿:李婉怡

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学习教育的部署,更好组织开展“四史”宣讲活动,市委讲师团“四史”专家宣讲团5月18日下午成立,全市“四史”宣讲工作动员会暨集体备课会同时举行。

“四史”专家宣讲团由65位理论社科专家组成,将开展线上线下宣讲活动。据悉,市委宣传部将积极推动构建“1+16+X”的“四史”宣讲工作格局,即市级层面成立一个专家宣讲团,16个区分别成立区级宣讲团,并鼓励有宣讲工作基础的部门和单位根据自身条件成立宣讲团。

“四史”教育并非一种简单的历史学习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研究员权衡是专家宣讲团成员之一,他表示,在全市组织开展“四史”宣讲,是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强化思想理论武装的重要举措。“四史”教育既是一次理论学习,也是一次通过学习来提高党性、坚定理想信念的机会。通过学习“四史”,可以进一步提高“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

权衡认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四史”教育,并非一种简单的历史学习,更重的是把历史和理论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当下,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汲取历史的经验,更好地明确前进方向。

“比如通过对改革开放史的学习,更好地总结经验,有助于我们思考未来改革开放发展的方向;通过对新中国70年的历史经验的回顾总结,不仅可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把握上有进一步的提升,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也能让我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更加坚定。”

“四史”教育应是一种“立体式教育”

权衡认为,“四史”教育应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用更灵活的手段,结合上海的红色资源、改革开放以及共和国70年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用事实、故事来引领民众。

他的这一观点与同为专家宣讲团成员的市委党校教授赵刚印不谋而合。赵刚印教授认为,目前“四史”教育的开展,基层参与热情很高,而且很有创造性,不管是从形式、内容还是传播载体都有创新。

比如有的结合已有党员教育品牌,推出以“红色历史轨迹”为主题的“云党课”,有的列出教材书目、网络资源、党校课程、高校师资、实践基地等5张教育资源清单,有的将面向白领的公共思政课搬到了红色革命遗址现场,有的利用党群服务阵地建起家门口的“四史”学堂。

在赵刚印看来,“四史”教育应该是一种“立体式教育”,除了理论的宣讲,基层则应偏重于可观可感、参与度更高的活动,更好地发掘身边的故事、身边的人,比如劳动模范、全国劳模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故事,一样具有深度的教育意义。

在采访中,赵刚印还提到了龙华烈士纪念馆的创新。今天,龙华看守所变身“大型剧场”,演出全国首部无剧场话剧《那年桃花》。在这场表演中,观众变身被抓的“学生”,“沉浸式”体验当年惊心动魄的革命之旅。赵刚印教授认为,这种做法让观众有参与感,感受和感触也就更深刻。“上海的红色资源非常多,借助这次‘四史’教育,可以深度挖掘这些资源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意义,让更多的民众了解身边的红色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