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看守所”变大型剧场,沉浸式体验“革命情报”如何传递

2020-05-18 07:54:03 作者:熊芳雨 汪伟秋 来源:东方网 选稿:朱雯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汪伟秋5月18日报道:“你们中谁是共产党人?”民国警察抓住一群学生,询问被关在龙华看守所的罗忠阳,“这些人有你认识的吗?”罗忠阳摇摇头,于是,记者所在的学生队伍被“枪”指着,赶进了看守所。这是全国首个无剧场话剧《那年桃花》的彩排现场,龙华看守所变“大型剧场”,现场的观众成为被抓的“学生”,如此“沉浸式”的演出让大家体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之旅。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在上海,主题展览、线上云游、免费开放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充分给予博物馆日该有的“仪式感”。其中,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的无剧场话剧也将于今晚正式上演,昨晚记者来到《那年桃花》的彩排现场,话剧取材自革命烈士罗亦农的故事,不少观众都感动的潸然泪下。

“沉浸式”演出加快观众入戏

《那年桃花》讲述了共产党人罗忠阳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慷慨就义的故事。在观剧过程中,观众见证了主人公罗忠阳和妻子李云芝这对革命伴侣的伉俪情深,也见证了一位共产党人坚守初心、毫不动摇的革命信仰。



据悉,剧本取材于罗亦农烈士的生平事迹,1902年,罗亦农出生于湘潭县易俗河镇,1919年夏,他到上海边工边读,阅读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介绍新思想的书籍。1921年冬,罗亦农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1928年4月15日,罗亦农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英租界被捕。4月21日,罗亦农在上海龙华国民党凇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从容就义,年仅26岁,是中共党史上第一位牺牲的中央政治局常委。

剧中的背景正是1928年的龙华看守所,而在今天看守所的旧址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成为了一座“大型剧场”。现场观众在看演出时,换上民国服饰全程参与演出。为了能让观众更好的体验视听的沉浸感,活动特别安排在傍晚时分进行。随着日夜交替,演出也从演员和观众的互动表演转为视听全息技术的呈现。“我们在现场看演出,也成了演出的一部分,这种感觉很新鲜。”一位观众这么说道。

一块玉和一方手帕的故事

在故事中,妻子的一块玉和丈夫的一方手帕让人尤为动容,这两者都是传递情报的信物。

罗忠阳被捕后妻子李云芝去狱中看他,借机传递情报,就带去了一块玉。“你还记得这块玉吗?结婚时母亲给我们的,我把它给你,你要是想我了,拿出来看看。”李云芝把玉塞到罗忠阳手里,一开始罗忠阳有些不解,“母亲?这块玉我怎么记不得?”李云芝继续暗示,“就是这块玉,你再仔细看看,你看这上面打着一个同心结,下面有一块玉。”“同心结、玉(音:劫狱)。”通过这样的暗示,让罗忠阳知晓,组织已经策划了武装劫救。

但是,罗忠阳却拒绝了,“众生之春才是真的春,不能因为我让更多人看不到春天。云芝,你要说的我都明白,但是有些决定我已经打算好了,我们共产党人不惧生死,但死要死得其所。因为我深知我不是一个人,所以我才要护更多人的周全。”

罗忠阳一边说着,一边递上一块手帕。“还记得这块手帕吗?这是你送给我的,上面绣着桃花,是我最喜欢的,今天我把它还给你,这是我最后的希望了。”

不久罗忠阳未经审判,被直接押送刑场,残酷杀害了。妻子李云芝握着一方手帕,想着上面一定有罗忠阳想传递出来的情报,帕子上的桃花“不见了”,回想罗忠阳最后吟诵的这首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已不在,人面该去哪里找?”李云芝念念有词,猛然醒悟,忠阳一定是用面糊在手帕上写了字。擦上碘酒,果然字句显现了。“忠心似磐石,当与日同辉。何日为归期,盼盼切算回”,每一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忠党何判”,表明罗忠阳永远忠于党,还提到何氏夫妇是叛徒。

故事落幕时,现场响起阵阵掌声,不少人偷偷抹着眼角的泪花。1928年5月30日,党中央发表《悼罗亦农同志》专文称赞:“罗亦农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最热烈的领袖,中国共产党最英勇的战士。”专文指出:“罗亦农同志的热烈的革命精神,可为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的楷模。”

针对“四史”教育将推更多“沉浸式”党课

据《那年桃花》出品人、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峰介绍,本剧的诞生与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息息相关。作为全国首个无剧场话剧,通过主创团队的精心编排,四幕剧巧妙地游走于纪念地的游览路线上,观众们跟随剧情走过的地方,就是当年革命烈士们的牺牲地。

据悉,本剧所有的演职人员也不是专业的话剧演员,都是馆内工作人员,有工程部、社教部、开放部等,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以写剧本为起点,打磨出一部完整动人的话剧作品。同时话剧中反复出现的“桃花”意象,也与现实遥相呼应。革命者张恺帆在关押期间写下的《狱中诗》——“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让桃花与革命先烈的精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年桃花》中的男主角罗忠阳也用“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秘密传递出他的绝笔诗作。

“这些革命故事发生时间有些久了,怎么让当下的观众更好理解,于是我们采用无剧场的形式,带着观众入戏,回到20世纪30年代激荡的上海,看革命英烈们如何选择,如何抗争。正因为他们作出的选择,才成就了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薛峰说,“经常说到要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做到’活’并不容易,我们力争让大家能触手可及‘活’的历史。这是一次试水,今后计划针对“四史”学习教育推出更多的沉浸式党课。

记者了解到,博物馆日当天至20日,话剧将于每天下午6时半在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准时上演。前期已在微信公号开放观众抢票通道,目前3场观众套票已被抢完。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可以在微博直播、一直播平台关注“龙华英烈”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