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盲人出行方便吗?“全国助残日”记者体验“黑暗出行”

2020-05-17 14:38:01 作者:熊芳雨 汪伟秋 来源:东方网 选稿:潘丽娟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汪伟秋5月17日报道:今天是全国助残日,东方网记者“假扮”盲人,体验了一番盲人朋友的生活。走过上海繁华商圈、尝试过马路,平时10分钟的路程,如今只敢小心翼翼地用盲杖探着,摸索往前,耗费1个多小时。好在上海的无障碍设施做的还不错,路遇的行人也主动避让,只要自己顺着盲道走得慢一点稳一点,基本上不会被绊倒。



戴上墨镜,闭上眼睛,确认什么也看不见的情况下,记者拿着简易的盲杖出发了。

为安全起见,记者先在单位的空地练习了一会,虽然闭上眼睛内心还是有些慌张,但毕竟是自己熟悉的领域,桌椅板凳的摆放位置也都心里有数,走得还算顺利的。

在户外,记者发现上海马路上的盲道建设还是比较多的,于是选了一条人比较少的笔直盲道尝试,这条盲道往前200米处是拐弯处,也想试试看能否在盲道指引下顺利拐过这个大弯。拍摄中NG了好几次,原因是记者在盲道走着走着,就歪了。其实盲道的“凹凸感”还是很强的,踩在上面很有“脚感”,但盲道两侧的道路也是砖块铺成的,为了美观有横有竖,盲杖探上去感觉有点类似,容易被误导,加上闭上眼睛后毫无方向感,导致好几次走出了盲道。多尝试几次记者有了经验,还是顺利转过了大弯。

目前上海的无障碍设施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在系统性设计规划和精细化管理方面仍“差口气”。记者的盲人朋友殷天佑就很认可上海的无障碍建设,他平时出门走盲道较多,他告诉记者,走在盲道上能正确判断是不是到了路口,需不需要过马路。这些年不管是国人素质还是设施建设,都越来越好了,独自出行不会有困难,也能顺利到达要去的目的地。殷天佑性格外向,经常自己一个人拿着盲杖敲敲打打就出门了,家住闵行区的他,最远去过江苏路吃披萨,人民广场吃炸鸡,让盲人也能安心出门,这就是一座城市给市民最大的“安全感”。

人行道比较窄,停放的车辆会影响到盲道使用

不过殷天佑也提到,虽然盲道建设越来越好了,但有些人行道比较窄,旁边停放的自行车、摩托车有时候会占据盲道,这也给他出行带来一定挑战。“我还遇到过盲道上种了树,因为看不见,等我盲杖敲到树时,我脑袋已经撞在树枝上了。”记者随机走在几条路上,确实能见到非机动车乱停放的现象,在路面上直接设置了不少“人为路障”。

有些盲道还“断”了

此外,记者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听到红绿灯的提示音。“现在是绿灯,请通行”,“现在是红灯,请止步”……有声的红绿灯真是大大方便了盲人过马路。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上海有不少路口的红绿灯都增加了忙音提示,当信号灯为绿灯时,滴滴声较慢,时间较长;当信号灯为红灯时,滴滴声较急促,这对视力有障碍的市民来说真是过马路“神器”了。不过,记者走过四个路口,只有1个是有提示音的,可见,上海还需再加大力气推广有声红绿灯。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融入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近年来,上海不断推进城市道路、建筑物、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记者体验中也发现,不少行人会主动避让,甚至在过马路时来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但是盲道被占的现象确实时有发生,一方面政府还需下大力气在街道管理上,另一方面,也呼吁市民平时看到盲道被占,愿意伸出援手来帮助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