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与中国梦丨薛国雄:我的祖国我的根

2020-05-15 09:36:31 来源:东方网 选稿:王珂然

2018年5月,长白新村街道侨联同志采访薛国雄(右二)

薛国雄早年经历了战火的洗劫、家庭的磨难和异国他乡生活的艰辛。十岁那年,父母带着他回到日思夜想的中国,落户在上海。在上海百废待兴之时,他用一片赤诚之心,投入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勤恳一生,报效祖国。如今能享受这样的太平盛世、幸福晚年,薛国雄说,他深深地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的祖国就是我的根”这些朴素的真理。 

1934年1月,薛国雄出生在日本福冈县。从他童年记事的时候,薛国雄的父母便在福冈自己设计、裁剪、缝制成衣做买卖,母亲有时还在海边捡些海蛎、鱼虾来维持生活。靠着用心经营和勤俭持家积攒的钱,夫妻俩回到老家福建为薛国雄的祖父母盖了房子,然后又回到日本继续谋生。可惜好景不长,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受尽了日本侵略军灭绝人性的欺压和凌辱。在学校还专门针对一些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恫吓、欺负。

而让薛国雄一生中记忆深刻、极其揪心的,是他父亲的遭遇。因为父亲是中国人,被日军视为“危险分子”关进了日本巡捕房,坐牢长达三年之久。从此,薛国雄全家的生活日益窘迫。

从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惨无人道的战争,给薛国雄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1944年3月,在薛国雄10岁的时候,父母带着薛国雄兄妹八人,从日本福冈搭乘游轮回到了日思夜想的中国,落户在上海。薛国雄回忆说:“我当时十分激动,愉悦的心情难以言喻,我终于回到了中国,回到了自己的家,心里开心得不得了。”薛国雄的哥哥是先期回到上海的,全家在当时的士庆路(现今四川北路)附近安顿下来。  

由于父母在日本生活了40年,回到上海后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很难找到工作。只能以摆摊卖乳腐为生,薛国雄的两个姐姐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她们在店铺里打工,早出晚归,非常辛苦。

那时,薛国雄一天只吃两顿,主要以山芋干为主食充饥。靠着两个姐姐打工挣钱,薛国雄读到了小学毕业,由于太贫困,他就在虬江路上摆地摊做小生意,直到将近20岁。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几年,上海百废待兴。1954年,薛国雄进入大公染织厂(位于今长阳路江浦路口)工作,成为新中国工人队伍中的一员,从此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心里非常激动。薛国雄和大家一样,全身心地投入火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由于工作出色,连续几年获得“大公染织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国营纺织工业委员会先进个人”称号。在大公染织厂工作了十年后,工厂关闭,他又被分配到上海第二印染厂(在军工路上)工作。在车间里,他负责放样和工艺雕刻,并担任了生产组长,直至退休。

薛国雄部分奖状和荣誉证书

记得当时印染厂的一套日本印花机械设备坏了,日本技术人员来厂和工人们一起攻克技术难关,然而在语言交流上存在障碍,车间主任得知薛国雄会日语便让他参与工作。薛国雄义不容辞当起了义务翻译,出色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工厂、车间领导和日本专家的一致称赞。

每当回想过去,薛国雄便会从一个老旧的黄色挎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张奖状、一本本证书,估计有20多张(本)。看着这些保存至今,已经泛黄、起皱的奖状、证书,薛老心情十分激动。从进入上海第二印染厂到退休,他先后获得“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学大庆先进个人”“厂级先进工作者”“优秀班组长”“厂工会优秀个人”“提出合理化建议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多次享受赴无锡、杭州疗养的待遇。这些殊荣的背后,是他对党和国家的赤诚之心、对工作的无比热爱和敬业之心。 

>>>点击此处进入专题


编辑:吴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