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与中国梦丨蔡振华:无悔一生的抉择

2020-05-13 10:42:33 来源:东方网 选稿:李宗焕

1958年从印尼归国,蔡振华无悔自己的一生抉择,一直感慨着“没有祖国,何来我的今天?”回望走过的路,这位84岁的老人心中充满感恩:“从参加高考到毕业分配至上海工作的每一次人生转折点,都是祖国给予我机会和帮助,不断地激励我前进,才事事顺利,得偿所愿。”

“祖国”二字在心中 

蔡振华出生于1936年,祖籍在福建厦门,祖父母早年在印度尼西亚定居。在他一两岁还未记事时,父母把他带到了印尼,全家当时生活在东爪哇省省会城市泗水,也是印尼第二大城市。高中时,蔡振华参加了校篮球队“老虎篮球队”,紧张的学习生活和对篮球运动的喜爱伴随他度过了美好的高中时代。毕业后,蔡振华在当地的华人高中学校当了一名教数理化科目的老师,开始了为期四年的教书生涯。 

虽然身在印尼,但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还是对海外华侨、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些先进青年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怀有极大的憧憬和向往。“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妙!”在心中吟唱,大家都想回国看看祖国的发展,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当时对国内情况并不十分熟悉,心里却特别想念祖国。

在印尼的华人以福建人和广东客家人为主。而福建人,以泉州、漳州人为多。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聊天,关注祖国发展的新动态,心里都怀着一种渴望回国的迫切期待,想亲眼见证祖国的繁荣发展。蔡振华也不例外,“祖国”二字在他的心中扎下,在脑海中萦绕,心里时刻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回国。

心动不如行动,1958年,年轻气盛的他自己筹备了一笔资金,毅然踏上了归国之路。

顺利回到自己祖籍地厦门之后,蔡振华选择了在厦门市集美区一个华侨补习学校就读,以此来夯实自己的中文与数理化知识。当时集美区域的归国华侨不少,读书学习与人文气氛浓郁。通过了一段时间补习之后,蔡振华参加了高考,被东北林业大学录取。

五年的大学生活与学习使他成长了很多,不仅是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市给他留下了美好印象,大学五年的师生之情、同窗之谊也成了他一生难忘的回忆。

扎根杨浦 见证上海纺织发展

1963年毕业后,蔡振华被分配到上海的中国纺织机械厂,从北方大城市来到南方大城市,从此与杨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纺织机械厂是一个规模较大的纺织机械企业,位于杨浦区长阳路上,当时有近6000名工人。纺织机械需要很多干燥型木材,技术采用人工干燥、高温蒸汽干燥。当时中国纺织机械厂的蒸汽干燥窑属全国最大,蔡振华从大学毕业后就负责厂里的干燥技术。在工厂,他刻苦钻研生产技术,不断改造工艺流程。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他与同事们一起,想方设法攻坚克难,兢兢业业,在工作岗位上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得到了企业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与好评,因此从技术员一路晋升到工程师,直到1995年退休。 

这30多年中,蔡振华见证了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与变迁,看到上海纺织行业在艰难的困境下,孜孜探索,转型发展。企业的改制与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纺机经历了“长痛”与“短痛”的艰难选择。当时中国纺织机械厂的股份制改革试点,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未来国营企业的改制与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蔡振华见证了大大小小的改革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大地改革开放的序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身为祖国建设的参与者,蔡振华内心不由得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我的经历也是千万归侨的写照,是祖国繁荣富强大背景下的一个时代剪影,因此我们要永不忘记祖国的恩情。”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就侨务工作作出了重要论述,明确并高度肯定了海外侨胞的地位作用:“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海外侨胞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不忘祖国,不忘祖籍,不忘身上流淌的中华民族血液,热情支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大海外侨胞有着赤忱的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商业人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而蔡振华对这些都感同身受,他表示:“我们华侨选择回国,也正是怀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中国梦,为了建设国家、服务人民而奋斗。祖国振兴真的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我们作为曾飘落各地的一片叶子,只有寻回了家乡,寻到了祖国,才算真正落叶归根。我们老归侨一定会继续发扬华侨精神,继续为党为国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虽然微薄,但我们会坚定初心,有始有终。也希望新一代海外华侨、华人,继续发扬爱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

蔡振华(右)

(点击此处进入专题)

编辑:吴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