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缘常在 汉堡之家在上海的故友与新知

2020-04-30 10:33:46 作者:吴琼 来源:东方网·海外中心 选稿:王旭

“前几天,我们用无人机给汉堡之家拍摄了航拍视频。没想到,视频发到朋友圈,一下子‘炸’出了许多世博会的老朋友。”近日,汉堡驻中国联络处首席代表潘桦的朋友圈很是热闹。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是十年前的事,但当年的世博记忆从未走远,德国汉堡市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馆“汉堡之家”也还在人们的印象中。 

遥想十年前,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这栋“抽屉房”,就像一只巨型魔盒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而作为永久保留建筑,汉堡之家在世博会后长留上海,成为联结上海和汉堡的一个纽带。

汉堡之家

汉堡驻中国联络处首席代表潘桦

来自姐妹城市的特别礼物

汉堡参展上海世博会,源于双方1986年就建立的友城关系。潘桦说,汉堡是一个开放务实的城市,在双方的合作框架下,上海和汉堡开展了从港口、人文、经贸,到公安甚至审计系统等诸多领域的交流。 

2006年起,上海与汉堡合作举办“上海·汉堡生态建筑展”。2008年展会上,汉堡参展的高能效建筑标准大放异彩。2008年末至2009年初,上海开始筹办世博会,首次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进行演绎,在筹备城市最佳实践区时,第一时间便想到向友城汉堡发出邀请,最终,“Better City, Better Life”的世博会主题成功说服了汉堡市议会,同意斥资6000万人民币与上海市共建汉堡案例馆并在世博期间独立运营。 

汉堡案例馆是中国境内首座获得认证的“被动房”,但要建成并不容易。“汉堡之家”的原型,是当时汉堡正进行的、欧洲最大的城市建设项目——“港口新城”的一幢实体建筑。而世博园内的这一幢,比汉堡乃至德国所有节能建筑的能耗标准还要严苛。除了高标准,建筑本身也要适应上海的水土气候,连“坐南朝北”也是经过了精密的测算。 

所以人们都说,当时全汉堡最节能的建筑不仅在汉堡,还在上海。 

为了项目顺利落地,从2009年开始的一年多里,中德双方都在为一个最佳方案进行反复协商,时常谈判到深夜。因为工作太投入,当时汉堡馆的总协调人安克(Lars Anke,也是当时的汉堡驻上海联络处首席代表)在建筑工地打电话时还摔了一跤。  

左五:时任汉堡驻上海联络处首席代表安克;右二:时任汉堡驻上海联络处副主任潘桦

当时,中方人员用“战斗机”来形容严谨认真的德方建筑师。不过,对每个环节一丝不苟的德方建筑师也非常有心地在汉堡馆的设计中融入了中国元素。例如汉堡之家的红色外墙,原型使用的是汉堡本地的陶土材料,但要从德国实体运来,费时费力,最终中方同事在中国的福建省找到了类似的红砖,德方设计师在构思时巧妙融入了中国特有的“盲道砖”样式,才有了表面凹凸不平的效果。 

汉堡之家是上海世博会的永久保留建筑

此汉堡非彼“汉堡”

“去汉堡馆,就知道怎么做汉堡包了!”世博会刚开幕的头几天,汉堡馆外曾有游客这样激动地说。不过,汉堡之家里并没有汉堡包。此汉堡非彼“汉堡”。

接下来的180多天,汉堡馆的客流量远超预期,60万中外游客在红砖房里徜徉,许愿未来城市生活。汉堡之家还接待了包括时任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Horst Koehler)、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内的诸多中外领导人。负责接待VIP的潘桦说,第一次感到领导人们也是非常的平易近人,因为在这片世博园区里,他们只能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徒步参观。 

世博会期间,汉堡市长亲临汉堡之家

潘桦在上海交通广播电台,向市民介绍汉堡案例馆

汉堡案例馆的建筑原型名为H2O,一是有亲水而建的寓意,二指Home to Office(意为商住混合,同时拥有居住和办公功能)。馆内就有公寓式居民住宅作为“参观对象”融入整个展示。巧的是,当时一批游客中,有一位就是H2O在德国的房屋主人,慕名而来看到自己的家被搬到了中国,兴奋之余倍感亲切。 

潘桦说,世博会给汉堡留下了一扇展示的窗口——汉堡馆里的各种装置艺术、环保理念和“黑科技”,让中国游客大开眼界:一栋似积木搭成的红砖房里,“愿望树”从楼里探出“树枝”,屋顶还有450平米的光伏发电设备,地源热泵保证整栋建筑的冬暖夏凉…… 

上海知名主持人曹可凡参观汉堡之家

当年的汉堡馆里,还有一群被称为“汉堡包”的年轻志愿者。负责接待工作的叶淼苗当时还是德国一所大学的研究生,趁着项目实践,报名回国加入世博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像她一样从德国“打飞的”回来的还有好几位,包括一些在汉堡当地土生土长的华人小伙伴,叶淼苗说,当时大家都觉得,“上海世博会是和北京奥运一样的大事,能参加世博会,共襄盛举,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汉堡包”们对2010年的夏天记忆犹新。当时摇滚乐在上海还是小众文化,汉堡著名青年摇滚乐队REVOLVERHELD(枪手乐队)在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城市广场现场演出,没想到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轰动一时,堪比汉堡绳索街狂欢节的盛况。激动万分的志愿者小伙伴们也跟着去凑热闹。枪手乐队也意犹未尽,结束后还跑到红坊的酒吧接着演出了一番。

世博会期间,来自汉堡的枪手乐队收获了众多中国粉丝

岁月回首,再续世博缘 

184天,上海世博会成了精彩纷呈的中外文化交流平台。闭幕那天,世博片区从人声鼎沸突然安静下来,让许多参与世博的人一下子没法适应。好在,有些人,有些缘,依旧在。

世博会后,潘桦和安克回到了位于德国商会上海代表处的汉堡驻上海联络处,继续为上海和汉堡、为中德交流合作牵线搭桥。汉堡之家的志愿者们也回归学习生涯。2013年,城市最佳实践区完成改造后重新对外开放,得到消息后,汉堡驻上海联络处第一时间决定:搬回汉堡之家,成立汉堡驻中国联络处!

志愿者叶淼苗从德国学成归来,也毫不犹豫选择了联络处的工作。而当年的其他“汉堡包”们,也成为中德交流的“代言人”,在文化、教育、经贸等领域推动双边友好合作,汉堡之家也成了他们彼此间互通有无的“娘家”。 

“汉堡包”志愿者合影

2010年世博会上,不少中国游客被汉堡馆内展示的“易北爱乐音乐厅”宛如皇冠一般的玻璃体建筑吸引,尤其是乐迷,对音乐厅颇为期待。2017年,历时十年施工的音乐厅正式对外开放,同年夏天,上海交响乐团受邀参与了易北爱乐音乐厅开厅后的首个音乐季,《梁祝》的动人旋律久久在易北河畔回响,续写了两地音乐文化交流的佳话。 

至今,汉堡和上海两座城市已相伴成长34年。两市都是亲水之都,上海港和汉堡港早在2004年就建立了友好港关系,汉堡港是中欧贸易第一大港,而随着中国通向欧洲的铁路班列不断增加,也激发出汉堡港的海陆联运优势。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汉堡港报名参展,展示贸易物流服务软实力。2019年,汉堡港的参展面积从前一年的9平米扩展至54平米,整整增加了5倍。今年,汉堡港还将继续参加第三届展会。

从世博到进博,作为德国汉堡市、汉堡商会、汉堡港口营销协会、汉堡城市推广局、汉堡经济促进局和汉堡旅游局在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官方代表机构,汉堡驻中国联络处全程参与其中。潘桦说,近几年在筹备进博会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当年一同参与世博项目的老熟人,特别亲切,世博的缘分竟然在进博会再次相遇。

2021年5月,汉堡港将迎来第832个生日。汉堡港口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港口节。潘桦透露,明年上海市将作为嘉宾城市参与汉堡港的生日庆典,这也是历史上首次有中国的嘉宾城市参与汉堡港口节。 

华丽转身,情结依旧 

汉堡案例馆是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永久保留建筑之一,如今这里除了是汉堡驻中国联络处的入驻地,也发挥了更多办公和商用价值。原先位于一楼的北德风格的“汉堡之家”餐厅,焕然变身成了一家法国厨艺学院:“乐逢L'arôme”,受到许多烘焙发烧友的欢迎。浪漫的是,学院的当家人——刘喜民先生和Coco女士——也是当年的“世博人”。 

图左为刘喜民和Coco夫妇

刘喜民毕业于法国殿堂级厨艺学校保罗·博古斯学院(Institut Paul Bocuse),一米九的大个子,一脸憨厚的笑容,语气温和,被身边的人亲切地唤作“喜大厨”。他和Coco在2009年相识相恋,巧的是,2010年世博会时,“喜大厨”受聘为法国馆的甜点副主厨,Coco则任职了可口可乐世博项目组国家馆业务对接人。入园之后,两人才发现在园区的工作地点仅仅相隔 50米。Coco说:“那时候,经常加班到很晚,有时我就等他来接我一起下班。”可有一次晚上,大厨忙到太晚,累得居然忘记太太还在等他,自己一个人回家了,弄得Coco又好气又好笑。

世博项目结束后,夫妇俩和世博的缘分没有断,刘喜民成为城市最佳实践区法国罗阿大区案例馆四楼博古斯学院餐厅的甜点主厨,也是在那里,好友和同事们为夫妇俩筹办了一场浪漫温馨的婚礼。2013年,为了让更多人亲近、了解法式厨艺和文化,“喜大厨”创办了乐逢法国厨艺学院,并于2018年,进驻了心心念念的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在原先的“汉堡之家”延续中西方的美食碰撞。  

“喜大厨”和学员们

厨艺学院的美食作品

从2010至2020年,实践区经历了十年的转型发展,正逐渐成为以低碳环保、文创产业集聚、区域化党建联建等为特色的“城市客厅”。在“喜大厨”夫妇俩的心目中,“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上海最漂亮、最有艺术气息的园区。我们来到实践区,既因为这里有我们特别的个人记忆,也因为厨艺也是创作型的工作。希望我们的主厨们在优美的环境里,创意更多优雅美味的美食。这里是我们事业的新起点,我们期待在这样一个文化开放、鼓励文创的氛围中,和实践区一起,成为上海不可替代也不可或缺的文化地标。” 

(本文图片来源:汉堡驻中国联络处、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乐逢法国厨艺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