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生内心住着“老灵魂”,“这场战‘疫’,感谢有你”活动征集即将结束

2020-04-22 12:33:55 作者:张凯琳 来源:东方网 选稿:李宗焕

【编者按】近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宣传部联合东方网共同举办的“这场战‘疫’,感谢有你——长三角青少年艺术风采展示征集活动”正式上线。活动开展以来,主办方已陆续收到两万余件抗疫艺术作品。我们采访了部分活动参与者,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作品背后的温情和勇气。

“今年的寒假有些不一样,我没有四处拜年,也没有和同学聚会,而是静静地待在家里看书、看新闻”,陈姝言是上海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一名七年级学生,这个14岁的女孩身体里彷佛住着一个“老灵魂”,在这个漫长而又难忘的假期,不同于其他的孩子迫切地想要出门“放风”,她宅家坚决不出门,“要对别人负责”。

一镜到底录制抗疫视频,“没事坚决不出门”

往年春节,姝言和妈妈都会回江苏老家和亲人团聚。今年由于疫情形势特殊,以往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坐在一起的家庭聚会不得已取消了。姝言告诉记者,活动投稿的视频是2月13日录制的,当时学校发布了延迟开学的通知,为了响应抗疫的号召,她便将自己的朗诵兴趣付诸于行动,致敬在抗击疫情中挺身而出的每一个人。

“我看到老师们的日夜关心,我敬佩医护人员的前赴后继,我感谢外国友人的鼎力相助,我惊叹十天两座医院的崛起”,在这个名为《我和武汉,心在一起》的视频中,姝言将自己在疫情期间的所见所想诉诸文字,向“最美守护者”们传递最真诚的心声、最真挚的致敬和最质朴的祝福。姝言妈妈告诉记者,由于自己不会剪辑,这个视频只能通过一镜到底的方式录制完成,虽然中间反复拍了好几遍,但姝言始终“带劲”。

当记者问道“疫情期间在家是如何防疫的”,不同于其它孩子“戴口罩、勤洗手”的“常规回答”,姝言坚定地答说,“没事坚决不出门”,这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姝言家靠近佘山,妈妈担心孩子长时间宅在家中情绪不佳,后来终于在软磨硬泡下,劝服了姝言在汽车里游了趟松江大学城。提到这次“户外活动”,姝言妈妈印象深刻。原来,往日热闹的大学城空寂了两个多月后,原本“不愁吃喝”的流浪动物们纷纷出来觅食。姝言看到这样的景象,打破了自己的“坚持”,主动下车去便利店购买了火腿肠等食物,给小动物们喂食。整个疫情期间,姝言几乎做到了“从不出门”,但在需要帮助的小动物面前,爱心和善良占了上风。

其实,在宅家两个多月后,又有哪个孩子不想出门,不想见到熟悉的小伙伴呢?姝言告诉记者,疫情结束后,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挤一次地铁。她说,“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之前每次放学回家都是自己乘地铁。疫情这两个多月里,我没坐过地铁,就想在疫情过去的时候重新坐上拥挤的地铁,看人头攒动,体验摩肩接踵的感觉,感受这座城市重新鲜活起来的生命力。”简单的心愿,却尤为动人。

写作为一线医生打气,梦想成为多元文化交流使者

除了拍摄抗疫视频,姝言还为相熟的一线医护人员“王叔叔”写了篇感情真挚的文章。姝言写道,“平时他的工资卡都攥在老婆手里,而这次疫情爆发,他完全没有和妻子孩子商量,回家拿了两件衣服就住到隔离区去了。王叔叔可算是‘横了一回’。这像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没有人知道归期……此时此刻,我知道有无数个像王叔叔一样的医护人员正在前线战役,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本领,一颗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坚守着学医的初衷……春暖花开时,我们一起回家。”字里行间,情真意切。

说到梦想,姝言告诉记者,未来想成为一名翻译,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因为我喜欢阅读,喜欢跟着作者的思维,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我觉得好的文学作品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一种语言,艺术是全人类的,我想把自己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翻译将其所表达的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也想把国外的文学艺术作品翻译成中文,互相精进。”

姝言用视频和文字记录下自己在疫情期间的所思所想,孩子的暖心鼓励,亮起了点点战“疫”的微光,把疫情结束的前夜照亮。面对疫情,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自“这场战‘疫’,感谢有你——长三角青少年艺术风采展示征集活动”启动以来,孩子们投稿了两万多件作品,每一件都代表着孩子的心灵,真实、真诚、真挚;凝结着孩子的情感,热情、热烈、热爱。这些作品为处于忧虑的人们提供着精神的慰藉,为坚持奋战的人们传递着温暖的力量。

据了解,此次活动自3月10日开启征集,历时一月有余,即将于本月27日截止。活动为了鼓励广大青少年用艺术支持抗疫,积极投入抗疫行动,活动参与者上传的作品通过审核且获得20个“为我加油”,即可获得组委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入围前400名的优秀作品还将在线下艺术展上展示并收录活动纪念图册,为孩子们留下同心抗疫的时代记忆,这份记忆里包含着他们的勇敢、坚定、渴望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