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这里,我很安心” 听上交圆号首席彼得·所罗门聊“返沪生活”

2020-04-21 13:52:06 作者:王佳妮、刘昊、汪伟秋 来源:东方网 选稿:沈昊

东方网记者王佳妮、刘昊、汪伟秋4月21日报道:一米九的大高个儿,一副细边黑框眼镜,一句带着浓浓美式口音的“我不是上海人,但现在感觉有点像上海人”让眼前的这位白玉兰纪念奖获得者、上海交响乐团圆号首席彼得·所罗门看起来颇具亲和力。

日前,他的一则返沪隔离日记在《International Arts Manager》(译名:国际艺术管理者)杂志四月刊中刊发,引发关注。在疫情特殊时期,为何做出回到中国的决定?隔离期间,又发生了哪些生活趣事?对此,彼得·所罗门近日在上海交响乐团接受了东方网记者的专访。

白玉兰纪念奖获得者、上海交响乐团圆号首席彼得·所罗门

“‘家’在这里,所以我要回来”

在隔离日记中,当彼得·所罗门谈到上海时,他用了这样一个说法:我们过去七年的家。

彼得·所罗门的返沪隔离日记在《International Arts Manager》杂志四月刊中刊发

2012年加入上海交响乐团的彼得坦言,起初,自己并不确定未来是否会留在中国。“刚来的时候,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待了几个月后,我意识到这里环境真的很棒,我非常喜欢这个乐团,同时也非常喜欢上海这座城市。所以,我和妻子决定留在这里生活。”

“虽然我们都是美国人,不是上海人,但我们越来越觉得,自己至少有那么一点儿像上海人了。”彼得笑着说,他的第二个孩子就出生在上海,这是一座让人感到舒适的城市。

彼得·所罗门在接受东方网记者的专访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彼得为何带着妻儿回到中国?他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毫无疑问,上海已经是我们的家了,家在这里,我和妻子的工作都在这里,我们的猫也在这里,几乎生活中的所有都在上海。”

彼得同时坦言,病毒在美国传播开来后,他认为回到上海更安全,“当时,美国刚刚出现传播迹象,大家似乎都不太重视。而我们在中国的朋友也不断地介绍着中国发生的情况,比较之下,我觉得当时中国人似乎更有行动力,因此这里的环境也会更安全一些。”

采访中,彼得还向东方网记者分享了他在机场入关时遭遇的一场“虚惊”。他是3月10日抵达上海的,当时国际航班抵沪人员还未要求进行居家或集中隔离。“我当时穿了一件非常厚的外套,出了不少汗。走到检测温度的地方,我的体温似乎有些超标。”彼特说,他当时并不担心自己是否得病,而是想着如果要去酒店隔离,妻子如何带着两个孩子以及这么多行李箱回家。

在体温复查区,工作人员给了彼得一支老式的水银温度计。一开始,腋温测量结果为37.5℃,“当时真的很紧张,好在机场的工作人员非常严谨,建议我进行口腔测温,这样更准确一些。幸运的是,口腔测温的结果一切正常。”

乐团的‘不放心’,让我感到安心”

让彼得安心回家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上海交响乐团这个“家”。

“在美国,我与乐团的其他成员通过微信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中国疫情的进展还是比较了解的。”彼得告诉东方网记者,乐团有“每日一报”的制度,每天都要汇报各自的健康状况。

据了解,上海交响乐团108位演奏员中,有港澳台同胞6人,美籍、俄罗斯籍、韩国籍、意大利籍等外籍乐手9人。新冠疫情大规模爆发期间,时值乐团春节放假。据统计,约有近一半的乐手离开上海过年。

上海交响乐团乐队副队长柴婕

“乐团在1月23日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组,建立每日一报的专项制度。负责演奏员日常管理的乐队行政部门随即按8个声部迅速搭建起微信矩阵,串联一条’演奏员—声部长—乐队—乐团’逐级分层的防疫抗疫工作链。”上海交响乐团乐队副队长柴婕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介绍,针对外籍演奏员较多的实际情况,她专门组建了外籍演奏员微信群,将国内疫情的最新动态、相关政策和乐团工作安排,用英文实时分享给身处海外的演奏员,“很多人都在上海安了家,希望能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家里的状况。”

以彼得·所罗门为例,柴婕一直关心着疫情在美国的进展态势,并与他保持密切联系。当彼得决定回中国时,柴婕即刻主动帮忙查询航班信息,设计曲线回国路线。“当时美国已经取消了中美间所有的直飞航班,韩国、日本也都停止了转机服务,只能取道中国台湾。”柴婕说,“为了减少与人群的接触,还特意选了从洛杉矶的一个小机场起飞的航班。”

位于复兴中路1380号的上海交响乐团

乐团的种种牵挂,让彼得安心不少。更令他感动的是,在全球演出市场遭遇“寒冬”的当下,上交依旧许下了继续支付演奏员薪水的承诺。

“由于疫情,演出都停了,这对我们来说打击很大。我的一些朋友正经历着个人财政危机。”彼得举例说,有的朋友所在的乐团已经停止支付薪水,有的朋友是自由职业者,演出取消了,他们获得薪水的渠道也就断了。“好在上交继续支付我们薪水,所以短期内还过得去。长期来看,我也不清楚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多久,但还是希望世界各地的音乐会能尽早恢复。”

隔离期间,最头疼孩子的‘网课’”

隔离期间,一边倒时差的彼得一边也不忘记“云练功”和“云教学”。

彼得·所罗门日常教学中

彼得的几位学生都是来自上海乐队学院。据了解,该学院诞生于2012年11月14日,是由纽约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两团一院”跨洲联手创办,旨在培养适应乐队需求的顶尖演奏人才。

“授课一般通过微信或其他平台进行视频连线,说实在的,效果肯定没有面对面教学来得好,但目前看下来,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不错。”彼得说,由于圆号的声音较大,不少学生在“练习场地”这件事上有些犯愁。“他们都希望能尽快开学,以便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彼得·所罗门正在“云练功”

除了“云教学”,彼得还在抖音平台上晒起了“云练功”。不过,采访中,他笑称自己还没有抖音账号,而且起初也并不知道视频会被晒上网。“我当时拍了几段视频传给了同事,如果知道会被晒出来,我可能需要想一些更有趣的东西。”彼得还说,近期他会去开一个抖音账号,好好构思一下。

彼得·所罗门一家

在谈到隔离期间的生活时,彼得和所有中国家长一样,都在为孩子的“网课”头疼不已。他的两个孩子,今年一个6岁,一个8岁。“他们还小,‘拿着卷子,自己去做’这样的话对他们来说是不起作用的,还是需要持续地去引导他们,去帮助他们。”彼得说,隔离期间,几乎每个上午都在孩子的“网课”中度过。下午则会安排一段时间陪孩子们练练乐器,“儿子正在学小提琴,女儿在学钢琴,不过我并不赞同每天长时间的练习,毕竟孩子的集中时间很有限,在我看来,能够每天保持20~30分钟比较高质量的集中练习,就可以了。”

彼得还告诉东方网记者,隔离期结束后,他们一家第一时间去超市进行了“补货”,同时也会到家门口对面的咖啡店坐坐。在谈到口罩问题时,彼得坦言,由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无症状感染者传染,因此戴口罩非常有必要。“虽然有时候的确感到挺难受的,但既然知道了这个疫情,我实在想不出任何理由不去戴口罩。”

“虽然疫情期间有很多负面的消息,但依旧有一些正能量在感动着我们。”彼得说,当他回来后,在机场、在社区,他看到了许许多多身穿防护服的志愿者,他们在行动,中国在行动。

正如英国著名乐评人诺曼·莱布雷希特在其个人博客上对上海交响乐团的评价——相比病毒,爱和希望会传播得更快,这份“爱和希望”,是乐团传递给演奏员的关切和爱护,更是上海这座城市传递给其居住者的放心与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