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扩内需别忘了补公共卫生领域短板

2020-04-06 20:32:00 作者:管涛 来源:第一财经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加速蔓延,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需求,是对冲外需下滑、稳增长、保就业的关键。但是,市场上谈所谓“新基建”投资的多,谈公共卫生领域民生投资的少。

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月14日,第12次中央深改委会议提出,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要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这次疫情充分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不足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福利水平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见下表)。这次德国累计确诊病例数万,但3月30日之前死亡率一直在1%以下,就与当地医疗资源比较充裕有关。而疫情集中暴发地湖北作为我国中枢大省,其医疗资源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很快就陷入医疗被挤兑的境地,导致当地疫情高发和死亡率高企。

这次疫情还暴露出我国发热门诊覆盖率较低的问题。新加坡截至2018年中总人口564万,疫情期间构建了900多家私人诊所的“公共卫生防范诊所”体系。而北京截至2018年末总人口2154万,2月21日前全市共计101家发热门诊;上海总人口2424万,发热门诊数为110家。北京每万人发热门诊数平均为0.047,上海为0.045,而新加坡为1.596(按900家公共卫生防范诊所计算)。新加坡疫情时期发热门诊覆盖率之高,为确诊及疑似病例“早治疗”提供了医疗保障,被世界卫生组织称赞为抗疫“模范”。

这次疫情还反映了我国专业人才储备匮乏的短板。疫情暴发挤兑的不仅是临床医护人员,各类专业型、复合型公共人才也相对缺乏。疫情面前,地方部分政府官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不足,决策失误,缺乏综合性管理人员。公共卫生领域专业人才缺失,疾病防控部门骨干人员流失严重,基层职务储备人力资源不足。专业性应急救援志愿者匮乏,疫情期间工作繁多、种类复杂,所招募志愿者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知识,但由于时间的紧急性,在招募时只能一切从简。

担心自己孤陋寡闻,故恶补了一下ABC的知识,然后才发现市场上正在热炒的“新基建”似乎与公共卫生领域并无直接关系。当然,也不能说二者全无关联。因为医疗卫生领域也要用到云计算、大数据,也可以用5G网络、人工智能约门诊或在线医疗,去看病还可以乘坐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也就离不开特高压、充电桩。

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指出,要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增加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或支出,不仅有助于解当前对冲疫情影响的燃眉之急,还对于完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要声明的是,笔者并非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下面可能会说很多外行话。现学现卖地想一想,似乎下阶段能做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是进一步适应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卫生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占比。世界卫生组织于《201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提倡的卫生支出目标为: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不低于5%,否则不太可能实现全民覆盖,因为这些国家将没能力提供足够的资金救济穷人。2016年,我国该数据为3.36%。政府可考虑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个达标甚至超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来。

二是增加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投资,包括购置医疗设备和扩建新建医院社区医疗网点,特别是扩大发热门诊覆盖率。当然,更为关键的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认同感,减少公共卫生领域和疾病控制部门的人才流失。

三是加大医疗卫生教育的投资,包括扩招医护专业人员、增加师资力量、新设医学院和医疗医药研究机构。重视各大高校对公共卫生体系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展文、理、医、工、经等多方面知识融合教学,重点加强对基础社区工作、基础卫生知识等核心能力的构建,重视公共卫生研究成果与实际结合。

四是重视全国范围内的战略性公共卫生应急人才队伍的建立。根据城市规模和地理位置,综合考虑确定应急队伍人数,以平战结合原则系统建立 “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必胜”的精练高效队伍。

五是建立医疗战略物资储备,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多样化的物资储备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投入或支出并非全是政府的事情,而可以借这次疫情趁热打铁,广泛动员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据报道,日前万科股东就一次性捐献了2亿万科股票给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建立清华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并且,疫情全球蔓延尚未结束,现在着手扩大相关投入如加强培训和疾控科普、增加医疗战略物资储备,可以有备无患。同时,现在大张旗鼓做这些事情,还有助于推动第12次中央深改委会议精神的落实,提升国家形象,提振民众士气。

(作者系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周晓洁对此文也有重要贡献)

责编:任绍敏

打开第一财经APP,阅读体验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