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小娥:疫线忙碌的“大力士”

2020-04-06 17:46:00 来源: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柯小娥往病房搬运物资

新华社武汉4月6日电 题: 柯小娥:疫线忙碌的“大力士”

张静 李芳 刘富建

“柯老师,吸氧水没有了,备用的放在哪里?”

“在红区设备间第二个柜子的第一层。”

“柯老师,静脉采血针还有吗?我到哪里去取?”

“在黄区库房进门右手第一排储物架上的白色盒子里。”

……

找物资就问柯老师,成了火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一病区医护们的一个习惯。因为她对所属物品如数家珍,一根止血带、一支体温计、一把梳子,都能“精准定位”。

队友口中的柯老师,就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柯小娥,一名有着12年护理工作经验、10年护理管理经验的军队文职人员。

无论是红区、黄区、缓冲区、绿区还是驻地,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刚到武汉时,她就主动请缨承担起物资管理工作,为大家提供周到保障。为第一时间满足大家的需求,柯小娥经常刚从医院下班,回到驻地顾不上休息,又开始“上班”,统计、汇总、采买、分发,一套程序下来,小半天就过去了。

“柯姐,你自己上着班,还利用休息时间帮大家,太辛苦了!”一名队友拿到自己的物品后,对柯小娥表达着谢意。

柯小娥在雪天搬运物资

“看到你们高兴,我就开心。大家心愿满足了,就不那么想家了,是不是?”一边爽朗笑着,一边抱起箱子朝隔壁房间走去。

刚到火神山医院时,她又积极承担病区物资准备任务,每天都是小跑着穿梭在病区和库房之间一条蜿蜒的小路上。

病区初建搬运物资时,一人一车是柯小娥的常态化工作状态,瘦小的身躯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60张病床的被褥枕头,就着实让她费了好大功夫,即便是寒冷2月,几趟搬运下来,毛衣和迷彩服都被汗水浸湿,额前的头发一捋一捋贴在脸上,风来了都吹不散。但她,依然干的起劲儿。

一次下雨天,因为赶时间,她推着小板车走快了些,小板车侧翻到路沿上,一车的物资跟着自己倒了下去。

她的第一反应是看物资有没有受损,赶快把物资收回去,完全不顾自己衣服已经湿透还沾了很多泥巴。

队友远远跑过来帮忙,心疼地说:“车子倒了,先顾人才是,你看你,衣服都湿透了,万一受凉冻感冒了如何是好!”

“我没事,赶紧把物资运回去吧,今天要来20多个患者,我要把所有可能需要的都准备齐全,让患者来了就像回到家一样,啥也不缺、啥都顺手。”

就这样,病区的热水器、洗漱用具等生活用品,体温计、输液器、呼吸机、心电图机等治疗用具和床旁机器,大大小小几千件耗材,都被柯小娥和队友姜雪一件一件、一箱一箱搬回并归置到位。

因为这场“物资战”,队友们都叫她“大力士”:能提能拉、能抱能扛,无所不能。

在驻地为战友们提供生活物资保障,在绿区为红黄区的队友们提供医疗物资保障。“这项工作虽说简单,也都是体力活,但关系到患者的一针一线、一剂一药,一点都不能马虎。备用物资就算是只缺了一件,都会对隔离区病人的救治产生影响。” 柯小娥说。

为降低绿区与隔离区物品传递的工作量,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她每次下班前会对物资进行细致统计,补充齐全后才会放心的离开,“在病区的物资保障、补给方面,我是不允许有任何‘万一’出现的。”

柯小娥管理物资是一把好手,到了临床一线,护理病人也同样是一个行家里手。

采集咽拭子、静脉采血、留置针穿刺、静脉采血……对层层“装备”的她来说,也是手到擒来。

医疗队刚到武昌医院时,有一次上夜班,柯小娥需要给病人静脉穿刺留置针,病人有点紧张。

柯小娥笑着跟病人说:“王阿姨,您的血管有点细,还是毛细,现在光线有点暗,穿刺有难度。我给您多看看,看好了再扎,但是,您别着急也别紧张,您一紧张血管收缩,更细更不好扎,能配合我一下吗?”

说到这里,刚刚还特别怕打针的王阿姨马上笑着说:“姑娘你这样子一说,我就明白了,我不紧张,也不动,没关系,一针扎不上就扎两针。”

看病人如此配合,柯小娥也彻底放松下来了,找准右侧前臂内侧的一根细血管,放低角度约10-15度,先进皮、略往下加一点角度继续向前……

从此之后,王阿姨就记住了这个有一对美丽的大眼睛,做任何操作有商量的柯护士,以后一有事就找柯护士。

柯小娥将物资进行规整

“在做治疗前后,花一点点时间,跟患者多解释、多交待,即便是拉拉家常,他们也觉得很受用、很喜欢,在无形中医患之间就建立了信任感,也能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柯小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