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交通年报:小客车总量达540万辆 这些路段拥堵加剧

2020-04-02 12:55:55 作者:王佳妮 来源:东方网 选稿:汪竞立

东方网记者王佳妮4月2日报道: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今天上午发布《2019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下文简称《年报》)。东方网记者了解到,2019年,全市实有小客车增量减缓,达540万辆;路面拥堵程度基本持平,北部射线运行压力增加明显;轨道交通日均客流达1189万乘次,同比上升4.8%。

小客车:增量减缓 使用目的日趋非通勤化

根据《年报》,2019年,上海常住人口2428万人,日均出行总量5710万人次,同比增长0.5%。以中心城为核心的通勤类出行持续增长,早高峰进入中心城的轨道交通客流同比增长6%。

小客车方面,增量有所减缓。全市实有小客车540万(含本市注册及长期在沪外省市号牌小客车),同比增加29万,较2018年同期42万辆的增量明显下降。非营业性小客车市区通行额度(不含新能源车)的投放量为13.3万张,同比减少2.36万张。

从统计数据来看,小客车的使用目的日趋非通勤化。2019年,工作日私人小客车的平均出车率为73%,车均使用强度下降到26公里(2014年32公里)。据调查,双休日机动化出行中使用小客车的比例高出工作日5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随着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实施,2019年又迎来一轮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高潮。全市注册电动自行车总量达到1082.3万辆,同比增加131万辆。

路面拥堵:北部射线运行压力增加明显

2019年,上海市城市道路总长度5494公里,同比增加177公里;完成56个交通拥堵节点改造;创建159个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示范项目,新增提供8916个共享泊位,全市共享泊位累计达2.2万个。

快速路运行压力持续增加,全年平均早、晚高峰拥堵指数同比分别上升2%、3%,浦西快速路早、晚高峰车速分别为40.7、43.5公里/小时,拥堵区段同比增加2个(外环线沪渝-沪嘉段的双向路段)。北部射线运行压力增加明显,南北东侧(共和-蕴川)、逸仙东侧拥堵指数同比上升14%-16%。中环运行压力持续增加,中环内侧(仙霞-共和)、外环外侧(沪渝-济阳)、中环外侧(仙霞-济阳)和罗山东侧拥堵指数同比上升均超10%。外围新建快速路交通量快速增长,嘉闵高架(G2-莘松路)、虹梅南路高架交通量同比平均增长约8%,高峰时段路网运行趋于饱和。

中心城地面道路运行平稳,早、晚高峰拥堵指数同比分别下降1%、2%,拥堵区域同比增加1个区域(龙柏地区)。内外环间交通运行压力加大,拥堵指数增幅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环线沿线,梅陇、上钢新村和上海大学区域拥堵指数同比增幅超过10%。

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主体地位不断强化 

《年报》还指出,2019年,轨道交通全网日均客运量1063万乘次(不含磁浮线),同比增长4.7%,其中工作日均客流达1189万乘次,同比上升4.8%,单日客流记录1329万乘次(3月8日)。5、9、13、17号线和浦江线客流增长较明显,13号线以34.0%的客流增长贡献度位列首位。工作日早高峰8:00-9:00全网进站客流同比上升5.3%。

公交车方面,客流降幅明显减缓。2019年,公共(汽)电车日均客运量571.2万乘次,同比下降0.8%(2018年同期下降4.5%)。71路中运量单日最高客运量突破5万乘次。2019年,上海积极拓展线路中途站点信息预报服务,涉及258条公交线路,3644个站点。

巡游出租车方面,2019年期末,其总运营规模4.0万辆,同比减少3.2%。巡游出租车日均客运量154万乘次,同比下降11.8%,其中区域出租车21万乘次,同比下降18.6%。2019年网约车监管平台日均上线车辆数约7.7万辆,同比增加约四分之一,日均客流约170万乘次,同比增长超过50%。

此外,共享单车日活跃车辆数稳定在20-30万辆,车辆周转率4-5次,日均使用次数基本稳定在120万骑次,以接驳轨道交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