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后治疗不能画“句号” 上海市一医院专家为新冠肺炎患者制定远期康复方案

2020-03-30 13:29:25 作者:刘轶琳 通讯员胡杨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通讯员胡杨、记者刘轶琳3月30日报道:  “对,深吸气,稍微憋气1秒钟,再呼气,人放松。”在雷神山医院C1病区病房,上海市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阮征和主治医师章晓淼正在帮助一位患者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只见患者的上半身锁骨到胸部处,贴有4块连着导线的金属电极片,导线另一端是一个手机大小的手持操控端,患者本人则在医生的指导下,有规律地一呼一吸。

上海市一医院驻雷神山医疗队为患者进行体外膈肌起搏器功能训练前准备


这是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驻雷神山医疗队为新冠肺炎患者量身定制的康复“课程”——体外膈肌起搏器功能训练。据介绍,这一仪器能释放微弱电流刺激膈神经,有节律地带动膈肌被动运动,增加膈肌的耐力,肌力及血流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促进肺内炎性介质吸收,有利于患者远期康复。

目前,已有13位脱离氧疗的患者在病房内接受了前文所述的体外膈肌起搏器功能训练,普遍反映人机工作协调,能够改善呼吸功能和咯痰,进一步观察还在进行中。

对于即将出院或已经出院、正在接受隔离观察的患者,市一医院驻雷神山医疗队也有康复妙招。

主动咯痰对于清除新冠肺炎患者气道和肺部的粘液,提高通气效果至关重要。在C1病区病房,一位即将在2天后出院的患者正手捧一个形如大号口哨、末端连有导管的仪器,在护士的指导下慢慢呼气。大约10余次缓慢呼吸后,患者又在护士指导下开始试着咳嗽,并顺利咯出痰液。

雷神山医院C1病区患者使用“正压振动通气设备”促进排痰


这患者手中的装置是上海市一医院驻雷神山医疗队精准应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正压振动通气设备”。患者在通过这种装置匀速呼吸时会遇到阻力,呼吸受阻就会使肺内产生正压而撑开气道,配合振动的气流,使气道内的粘稠分泌物离开深肺泡以及支气管管壁,更便于将分泌物咳出。

“上海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我院副院长郑军华教授在金银潭医院筹备、推进了全国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尸检,病理分析显示重症期患者的肺部充满了粘液,这给了我们提示——尽量清除气道和肺部的粘液是提高通气效果、加速患者康复的关键。”市一医院驻雷神山医疗队队员、科研处副处长华莹奇告诉记者。“因此我们查阅国内外文献,不断优化、精准化治疗策略,最终择定了这一设备作为辅助治疗设备。”

据介绍,这种“正压振动通气设备”使用十分方便,5岁以上人群均可使用,不仅可在患者疾病急性期用于院内治疗,还可以在缓解期患者居家康复治疗时应用,提高了维持治疗延展的便利性,十分符合新冠肺患者的远期康复需求。

“我有没有好彻底?我出去后会不会传染给别人?”这是临近出院的患者最常向医护人员询问的问题之一。“他们特别敏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副主任、武汉雷神山医院心理工作组组长程文红教授告诉记者。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武汉雷神山医院心理工作组组长程文红进行心理查房


在程文红看来,雷神山病区内的患者最大的心理问题是“害怕”,不光是害怕病情,更是害怕自己因患传染病被拒绝、被嫌弃。

“刚见面的时候,他们就使劲地夸我们,也不提什么要求,非常有礼貌。甚至有的患者你明显能够看出来他需要一定的心理援助,但你去帮他的时候,他会说‘你们已经很不容易了,就不要为我再浪费资源了’。”程文红说,“他们严重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甚至小心翼翼到让人心疼,这种情绪不利于出院后回到正常的社会工作、生活中。”

因此,如何提升患者们的自信,成了程文红关注的重点之一,在尝试了多种心理干预技巧后,一位患者的问题给了她灵感。

“他问我,医生都说这是一场战役,病毒是敌人,医护是战士,那我们是什么?当时觉得这很有意思,但一时也想不出特别好的答案,就告诉他们都是老百姓。”程文红说。后来一位同事给了她提示,“他们都是民兵,也在用自己的力量跟病毒做斗争。”此后,程文红每次为患者开展心理干预都会提到这个问题,她想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也许没有被偏爱,但也绝没有被嫌弃。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驻雷神山医疗队领队、上海市一医院副院长刘军告诉记者,随着出院患者日渐增多,在临床诊疗中应更为重视对围出院期患者的功能康复训练。“新冠肺炎患者隔离期间,运动量明显受限,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心理上也可能存在应激反应,这对出院后的康复不利。”刘军说道,“我们根据临床调查、反馈,为处于不同阶段的围出院期患者定制了包括膈肌起搏、气道振动、心理干预在内的个体化的远期康复方案,覆盖了出院前和出院后隔离、出院后归家等阶段,帮助他们科学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