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订单仅恢复三成!沪上家政、维修等行业复工仍面临“消费心理战”

2020-03-20 13:47:40 作者:程琦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程琦3月20日报道:钟点工、上门维修这样的家庭上门服务,你会预约吗?近日,上海发布了《关于调整本市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备案工作的通知》,通知显示,与市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购物中心和物流行业复工率100%,超市卖场复工率99.1%,菜市场98%,而美容美发为43.1%,家政服务就更低目前仅为41.2%。

之所以家政服务等行业复工率不高,东方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方面与部分外地来沪务工人员尚未返岗以及尚处在居家隔离期有关;但另一方面,却和市民的消费心理相关,“不放心”“不安全”等成为市民们最大的担忧,为此家政、维修等行业复工仍面临着“消费心理战”。

消费仍有心理障碍,多数市民要等到疫情结束

市民夏先生家里有两个孩子,疫情前他每周请一、三、五 请三天钟点工上门,每次3个小时,可是由于疫情影响,避免交叉感染,夏先生近两个月来都没有再请钟点工,并且夏先生认为再等等,等疫情完全结束再说。“尽管家里有用工诉求,但是我还是不放心。”

疫情期间,市民杜女士家里空调机坏了不太制热,纠结一番后,最终还是选择了网购一个取暖器来代替。“等疫情过去再修吧。”杜女士坦言,家里老老小小五口人,尽管空调不太好用,可是也不放心维修师傅上门。

市民不敢消费,回沪务工人员也面临“无法上岗”的困境。疫情前唐阿姨在上海做钟点工,通过居家隔离14天,终于解放上岗了,可他却做的不是“老本行”,而是公共场所的消毒、杀菌工作。“钟点工现在预约的很少。”唐阿姨告诉记者,年前几家固定的雇主,现在都暂时推迟了服务。“我们闲着也不是个事,于是就转做消杀,一来填补收入,二来这方面需求量也大。”

防疫工作全部到位,但家庭订单量只有三成

事实上,随着国内疫情的慢慢好转,家政、维修等需要上门的行业企业也为有序复工做了不少的准备。沪上家政企业悦管家的一位负责告诉记者,“从2月10日复工第一天,我们就开始邀约长期服务者分批回沪。到2月底的时候,至少有900多名回沪员工进行了自我隔离。目前,长期在悦管家工作的2000多名服务者中,已完成隔离(随申码翻绿)的服务者有70%。

服务者在隔离期的时候,还抓紧时间在线视频学习,学习如何做全屋消毒的新技能,包括入户前的自我消毒喷试、使用免洗手凝胶、开关消毒擦拭、门把手消毒擦拭,经常触摸的地方消毒擦拭,厨房和卫生间的深度清洁等等。

“可是尽管我们升级了这么多关于防疫的工作,但还是无法让消费者放下担心、降低消费者对入户服务的心理障碍。”该工作表示,自2月10日复工第一天,我们计算了家庭订单,直接损失了8成以上。目前国家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后半期,现在家庭订单正在翻倍的回升,但是比起去年同期还是少了好多。

上海e家政运营总监魏平也告诉记者,家政从业者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消费者从心理上依然是警惕的。“往年这时候是家政旺季,今年受疫情影响,目前订单量刚恢复到去年同期的30%。” 


助力提升消费信心,电商平台架起“信任”桥梁

企业尽职尽责防疫,市民也有消费需求,可就是不放心。如何才能建立起消费者与商家的信任感,将商家防疫工作有效地传达到消费者心里?对此,第三方平台也抓紧利用平台优势架起双方桥梁。

如,电商平台美团提出了商户“安心”标签的办法。市民只要在美团、大众点评app上,通过寻找商家的“安心”标签,即可鉴别企业的防疫工作,而被认证为“安心服务”商户,则承诺每日消毒、佩戴口罩、全员测温、工具消毒等防护保障。

“用户看到这个标签,就知道企业的防疫标准,可以放心使用。”电商平台美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标签的作用在于一方面督促商户完善自身防护措施,另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参考,市民在消费时可对商户的防疫标准进行鉴别,选择让自己放心的服务。

“蚂蚁修”就是平台上的“安心商户”,主要上门维修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3C电子产品。“由于疫情对上门维修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我们要求一线员工戴口罩、工具消毒、保持服务间距。”蚂蚁修运营总监李航则表示,消费者会在平台上查到我们是安心商户,我们在接到订单后会提前和用户电话沟通,告知现在的服务流程,如果用户对入户维修有顾虑,我们会商议在室外做维修。“这些措施不仅是为了提高防疫安全系数,也有助于提升消费信心。”

不过,李航坦言,目前大部分用户对防疫的重视并没有因为疫情好转而松懈,所以此刻只有提高自身的服务标准才能赢得用户。

专家建议: 进行安全消费指引,发挥模仿效应

针对于消费者担忧的心理,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长喜在接受东方网记者时表示,现在上海还是疫情防控一级响应,为此对于疫情的防控、保持警惕是必不可少的,不过也不要过度担心,“目前上海主要是输入型病例,在政府部门帮助我们守好’国门’的同时,国内也的确到了要加大促进消费的时候了。”

刘长喜坦言,现代社会就是风险社会,寻求绝对的确定性是不可能的。目前从经济社会生活需要和疫情防控需要两方面进行权衡,当下经济刺激更为重要,而消费是促进经济回暖的唯一选择。

刘长喜还建议要从三个方面克服心理恐慌,促进消费。从市民心理层面,第一,需要专业人士指导和宣传。什么样的消费方式比较安全,如何安全消费。第二,在消费方式上需要利用新技术进行转型,比如加大无接触消费方式 。第三,发挥模仿效应。还是要有人敢于尝试。如果部分人先消费后,其他人的顾虑就会逐渐打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