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杨竹洁沉淀真情、抗疫逆行: 响应华山”张爸”的话,党员必须先上

2020-03-07 10:21:00 来源:东方网

人物小传:杨竹洁,女,1998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全科副主任医师,现任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零陵团队团队长,曾获徐汇区全科光启奖、光启服务明星。

抗疫感言:栉风沐雨抗疫逆行,白衣天使守护生命。

在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身影,她踏实肯干、雷厉风行,她平和谦让、刚中有柔……她就是家庭医生杨竹洁,也是一名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共产党员。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让今年这个特殊的春节在人们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腊月二十九下午,杨医生浓眉紧锁,内心非常纠结:一边是可能更加严重的疫情,参加过抗击非典的她知道,战斗一旦打响,社区医生要第一时间冲在前面;一边是两个月前就翘首期盼的年已八旬的父母,两年未见,父母惦记这永远长不大的小女儿!最后,她向院部保证,我做好防护,去看一眼父母,召必回!只来得及给患有类风关的父亲和腰突症的母亲做了两次治疗,只来得及给父母做了一顿晚饭,年初一她就接到院部命令:立即返回!她微笑着拜别父母,却在候机大厅哭得稀里哗啦,她说:“穿上这身白衣,我就是一名战士,哪里需要我就必须去哪里,这是我的责任!不畏艰险,不计生死!”

回到上海,她第一时间向院部申请,我要去武汉!我要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去!

疫情发生期间,她在书记、院长的带领下,积极、主动、认真地落实上级领导部署的各项任务和工作,一直坚守在疫情一线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她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部手机,一台电脑,面对众多的待核实待上门的名单,她经常忙起来忘记吃饭,直到一天的名单核实清楚、沟通明白,上门回来感觉头晕,有些低血压、低血糖了,才想起来没有吃饭。沟通过程中她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情。记得有一个从湖北回沪的居民,每天焦虑到无法入眠,不论早晚,都会发信息或者打电话给杨医生,说自己有咳嗽、胸闷症状,强烈要求进行病毒检测,并且希望接受抗病毒的药物治疗,否则就一直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杨医生仔细询问了具体的返沪时间,发现已经有13天的隔离期,并没有发热,而且两次去过中山医院急诊,做过血常规和胸部CT检查,只是有些慢性炎症。杨医生分析这是对于新冠肺炎的恐惧所造成的轻微焦虑,向上级汇报的同时,每天对他进行心理疏导,经过1周的心理开导,这位居民慢慢地释怀了,不再怀疑自己感染新冠病毒,失眠症状也就自然消失了。

“领导,领导,有个密接人员要上门,谁去?”护士小鲍跑进来。“谁去?”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杨医生毫不犹豫地举了手:“我去!”紧接着立即穿好隔离衣,戴好帽子、口罩,带好手机、名单,杨医生就出发了。其实,这时的她因为工作劳累,颈椎病、腰椎病都在发作,头晕、腰痛,自己偷偷贴了2贴暖宝宝,仍旧坚守在岗位上。有人问:“你不怕吗?”她淡然一笑:“怎么会不怕,可是我是团队长,又是党员,这种时候还是我去比较好,响应华山‘张爸’的话,‘党员必须先上’,哈哈!

战“疫”打响以来,她作为团队的负责人,按照院部指示即刻制定了门诊预检流程,保证门诊有序开诊;制定计划,实行轮班制及居委负责制,保证每日居家医学观察及密接人员医学观察有序进行。同时,每天保障防控疫情的物资发放及使用,核查数据统计、上报和总结。从医20余年的经验告诉她,疫情期间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是生命线,一定要保护医务人员的在院安全,她经常检查医务人员的防护做得是否到位、消毒做得是否彻底,防护用品是否充足。她说,只有我们保护好自己,减少感染的机会,那样我们才能救治更多的病人。

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她针对社区老年人居多、老年病复杂的现状,主动自学中医知识,在工作中将中医保健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社区 83岁的金阿姨,因为身患股骨头坏死、行动不便,女儿在国外,儿子工作忙,没空一直在母亲身边照料。疫情肆虐之际,金阿姨口服药吃完了,导致休息不好、精神不振,杨医生马上替老人购置了常用药品,亲自送到手中,并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知识进行穴位按摩,极大地缓解了老人的痛苦。

有时,大家看到她疲惫的身影,都劝她休息一下,她却说,“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一名职工,各位同事都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地在付出,我怎么能有丝毫懈怠?在这关键时刻,我们共产党员,只能往前冲,不能退缩,坚持就是胜利。”她坚信,只要大家同心协力,无论多么艰难都一定能打赢这场战“疫”。

关键时刻冲在前,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这就是她,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忘我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最真实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