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彪:援鄂白衣急先锋 医疗队的“大家长”

2020-03-06 12:37:40 来源:东方网

人物小传:

王雄彪,男,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主任医师,教授,博导,普陀区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兼结核病科主任,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第二党支部书记,上海浦江人才,普陀区首届领军人才、普陀名医、医务工匠。

抗疫感言:

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冲锋在前;我是医生,治愈患者使命必达。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无数白衣战士无惧个人安危、勇敢“逆行”。这其中,就有58岁的王雄彪,在一众“90后”“80后”为主力的队伍中,堪称“爷爷辈”的他毅然跟随着上海驰援武汉医疗队的大部队悄然出发了。“我有多年的临床救治经验,又是有37年党龄的老党员,这种时候,我当然要上!”

随队抵达武汉后,王雄彪接管了武汉三院两个楼面近100个病人,成为这个临时集体的“大管家”,并被任命为上海第三批医疗队第二党支部书记。虽说不是收治最危重病人的科室,但是老龄病人多、慢性病合并症病人多,还是给医疗护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刚到岗位上,王雄彪就发现,当地的医护人员支撑得非常辛苦,已经极度疲劳,当地抗击疫情的艰苦程度大大超出所有人的想象。新病区、新病房,包括电脑系统、出入院系统,这些对于前来支援的医疗队而言,一切都需要尽快熟悉、赶快适应,3-5天的磨合期一过,主要力量就要全靠医疗队了。

作为2个病区的负责人,这位党员急先锋迅速投入战斗,从到达武汉那一天起,他就没有了休息日,病房里每一个病人的病情进展、治疗方案他都需要参与、把关;科室里职工、病人、治疗、护理、物资周转,无一不需要他操心关注。每天早上7点15出发到医院,换隔离服到病房后,就开始一天的工作。这一套防护服穿上身,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即使什么事都不干,光穿着这一套隔离服四五个钟头下来,人都会感到极度疲劳,因为实际上它是一种缺氧状态,这种不舒服的甚至说是缺氧的工作状态,对年近六旬、血压又高的王雄彪来说每一次都是挑战,但这就是所有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状态。逐一查看、询问过一个个病人,给每一个病人正确指导、加油打气树立信心,全部病人看完,不知不觉一个白天就已经过去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病人康复出院,王雄彪说,不只是他如释重负,病房里的其他病人也越来越有信心战胜病魔。王雄彪发现,新冠肺炎不光会引发呼吸道症状,也会影响身体其他部位,大部分病人都胃口很差,多伴有腹泻。消化道症状对于疾病的好转非常不利,他非常着急:许多病人都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于是,他反复告诉病人营养真的很重要,因为只有吃进去了,身体有一定的营养补充,自身才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走出病房,他还需要跟不同的人开会、跟方方面面沟通协调,保证科室的正常周转和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每天披星戴月,疲累不堪的王雄彪回到驻地后大脑仍在高速运转,“特别累的时候反而睡不着,太多事情要考虑,每天就像牛一样,自己给自己精神上的鼓励,不要去想,就不会觉得累了。”

作为党支部书记,王雄彪每周都会带领队员们过一次组织生活,了解一下队员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听听他们的想法,也沟通一下工作上的进度。

他说,“组织相信我,我就要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我带着这么多年轻的医生护士一起攻克难关,一起救治患者,一起作战。到了我这个岁数,看到这些孩子的努力和辛苦,我很心疼,也很骄傲。所以我要做得再多一点再好一点,让他们觉得有组织可以依靠,有家长可以信赖。”

这位优秀的“家长”在队员生日时千辛万苦寻觅来可爱的蛋糕,带领所有医疗队成员送上祝福和温暖;在工作之余,做好武汉当地医生和上海医疗队员的润滑剂、粘合剂,真正实现了“沪汉一家亲”。武汉当地医生被医疗队员的辛苦付出深深打动,下班后常常开车送医疗队员返回驻地,有一次还特地煲了一大锅热腾腾的鸡汤,送到医疗队驻地让队员们暖暖身子。

王雄彪说,现在我们两地医生不仅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更是一个大家庭的亲人,虽然武汉的天气很冷、疫情很重,但是我们心里无比温暖。

在这位老党员的无声感召下,来自该医院的5位援鄂医疗队员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爱,有心,有党旗指引,有中国力量,这场抗“疫”战争的胜利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