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会来上海看望周医生” 这个集中医学观察点温情满满

2020-03-04 16:52:39 作者:刘轶琳 通讯员 卫民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通讯员卫民、记者刘轶琳3月4日报道:自上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以来,为及时有效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闵行区率先在全市设立了集中医学观察点,对重点地区来沪返沪人员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

接待,询问流行病史,每天两次测温,记录隔离观察报表,送餐,垃圾处理,消毒……这就是集中医学观察点医护人员每天的主要工作。尽管繁琐而枯燥,但不乏严谨和真情。对于留观人员而言,从最初的抵触、焦虑,到后来慢慢地理解、配合,直至临别时的依依不舍,并留下感激话语,其间的心路历程从以下几则故事可见一斑。

“我需要N95口罩”

2020年2月2日是闵行区古美集中医学观察点启用的第一天。晚上接收了一名小伙子,那天当班的是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科护士侯丽鸿。登记完个人信息,签字、宣教、测体温、发放日用品,随后一起送至房间。没等侯丽鸿完全打开安全通道的铁门,小伙子探头看了一下,一条深深的过道,便下意识地往后转身要走。侯丽鸿一看这情形,一边走在前面,一边安慰他:“小伙子不用怕,这里是宾馆,条件挺好的,这么做是为了保护你也是为了保护别人。”可是,当把小伙子送进房间,他又突然快速转过身执意要回家,一会儿说要拿洗漱用品、一会儿要拿换洗衣物。双方僵持了10多分钟,经反复劝说小伙子才勉强同意住下。

小伙子又提出了要求:“姐姐我怕,我需要N95口罩。”此刻的侯丽鸿耐心和气地说:“你看我戴N95的口罩了吗?看到接你的医生和警察戴N95的口罩了吗?你目前没有发热,只是医学观察,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就可以了。如果出现发热等症状,我们会给你提供相应防护物品的。放心吧!”最终他理解了,安心地留了下来。

“我会成为一名生活的斗士”

2月17日,一位特殊的隔离观察对象、新冠肺炎刚出院的女孩入住闵行区浦锦集中医学观察点六楼。女孩平时抵抗力较弱,有过甲减病史,伴有轻度心理焦虑。观察点的医护人员群策群力,尽力为她做好健康管理。得知这名女孩在感染之前一直服用中药调理身体,中医全科陈双佳医生根据她目前状况,调整中药处方,安排代煎送至住处。考虑到她长时间在房间内,运动量小,且体质虚弱,又特地为她编排了一套简易八段锦。“穿着隔离衣一对一教她练习八段锦,帮助她提升身体素质,好过瘾。”陈医生一逢当班时间,就到六楼走廊里教姑娘打八段锦。

“真的十分感谢,一场特殊的疾病,让我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我现在很好,也会成为一名生活的斗士!”这是六楼的女孩给陈双佳医生回的信息。

“我还会来上海看望周医生”

在古美集中医学观察点,有一位姓常的留观人员,因患强直性脊柱炎,每月要进行一次皮下注射治疗,留观时遇上了打针的日子,但事发突然,随身没有备药。获悉此事,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科主任周美萍主动承担起了配药任务。在区卫健委的协调下,仁济南院伸出了援手,开辟了绿色通道。第二天一早,周美萍冒着大雨驱车前往仁济南院,半小时不到就为小常配到了药品。因为还缺一个药,不巧雨天医药公司配送车辆发生了故障,她又立马赶过去与医药公司车辆汇合……2小时后,周美萍安全地把药送到观察点护士的手上。

隔离还在继续。为了便于联系,周美萍加了小常的微信。因为是外乡人,小常渴望吃带有油包的辣泡面,渴望着螺蛳粉、辣椒酱,也渴望吃火锅。于是他会在微信里提些小要求,委托周美萍代买所需食品。  

在解除隔离的倒数第二天,小常在朋友圈更新了这样一条微信:“返沪隔离第13天,身体状况良好,还有1天,后天早上就可以出去啦!我还会来上海看望周医生。”

“感谢医护工作者,你们辛苦了”

闵行区吴泾集中医学观察点至今已设立了一个月。再次走进这里,人们发现,在医护人员工作的清洁区域多了一面“墙”,一面由只字片语“砌成”的温馨墙。上面的内容,都是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语,原来是陆续解除留观的隔离人员留下的。

“感谢王医生、陈医生等工作人员……”“由衷地感谢所有医护工作者,你们辛苦了!”“希望中国能够早日战胜疫情,辛苦了医生护士们!”“感谢过去十多天里医生护士们对我们的默默付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还有一张是小朋友画的爱心画作……虽然只有只字片语,但是传递出的却是所有留观人员的真情实感,对吴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辛勤工作的充分肯定。

期间,中心医护人员24小时轮班在岗,悉心照看每位入住留观人员的健康状况,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尽心尽责。虽说彼此之间有着一层“隔离”,与医护人员十多天的相处时间也不长,但每当解除留观日子的来到,临走前的他们都不忘写下感谢之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