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冲锋陷阵、讲解员社区测体温 “一大”防疫志愿分队践行“初心”

2020-02-21 15:11:39 作者:熊芳雨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通讯员初馨、记者熊芳雨2月21日报道:清晨,天还没亮透。张洁给刚满13个月的儿子喂了奶瓶,换过尿片,备好辅食,在胖嘟嘟的小脸上狠狠亲一口,又跟母亲关照几句,就戴上口罩出门了。按照约定,她必须在七点半就诊患者开始排队之前,赶到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前做好全天的志愿服务准备工作。

张洁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宣教部的一名青年党员。正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上海社区防疫面临巨大考验之时,不少党员干部职工和志愿者挺身而出,主动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绵薄之力。

张洁告诉记者,2月初,在网上看到招募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的信息,没有丝毫迟疑,就报了名。按常理,宝宝刚满周岁,她完全可以利用疫情防控期间单位关于居家办公的规定,安安稳稳守好自己的小家。不过,作为一名曾经的海军通信女兵,张洁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若有战,召必回。”疫情就是命令,就是战斗的号角。幸运的是,得知她“先斩后奏”报名参加社区防疫,母亲不仅没有责怪,反而给她点赞,还主动揽下了白天照顾小宝宝的任务,让她安心去社区服务。

安保部的夏紫烨是入党积极分子,也是最早上岗参与社区防疫的“一大”青年志愿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夏的服务岗位是中医科分诊台,为就诊患者测量体温,引导患者和家属签署就医承诺书。刚开始,有些患者不理解,为什么要一遍遍量体温;还有些大大咧咧的患者进了医院,马上摘下口罩。面对形形色色的病患和家属,小夏拿出平时在纪念馆安保工作中练就的精细化服务看家本领,耐心细致地劝说、解释,让他们了解疫情的严重程度,以正确“姿势”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

淮海中路街道是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与张洁和夏紫烨一样,主动报名参加社区防疫志愿服务的9名“一大”青年职工,来自不同的业务部门,平均年龄不到30岁。吴佳妮是头一个在网上报名的,乔玮麟年前刚办完喜事,李家佳入职还不满一个月,李欣曈完成重大展览讲解任务回到上海没多久……面对疫情和风险,这些90后毫不犹豫冲上社区防疫第一线。自2月7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岗以来,“一大”青年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000小时,服务患者3000余人次。

为“党的诞生地”擦亮容颜

严艺苗是中共一大会址的资深志愿者。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一大会址临时闭馆,老严不得不在家“赋闲”了几天。不过,凭着多年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经验,他很快就察觉到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和社区防疫工作的压力。几乎是第一时间,他就去自家所在的东方知音苑居委,报名参与社区防疫工作。

“周末志愿服务小队”

2月初,全市居民区开始为居民预约购买口罩,老严也接到了上岗通知。为了帮助街坊邻里有序、高效地办理登记预约手续,已届花甲之年的老严面带微笑,帮助大家释疑解惑、化解怨言,在寒风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其他志愿者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劝他休息片刻,他却摆摆手:“没事儿,我不累。”伙伴们不知道,在一大会址“党的诞生地”志愿服务队里,老严的服务理念早已广为人知——“微笑,就是最好的服务。”

“我不是医生,也不能到武汉战’疫’的第一线,但回想起每次在中共一大会址宣誓教育岗位服务时,看到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场景,让我更加坚定地想要为阻击疫情做些什么。”2月11日,报名参加普陀区社区防疫的“一大”志愿者韦小琳,在长寿路街道新天大厦投入新的志愿服务工作。她的职责,是为每一位进入大楼的人员尤其是外地返沪人员登记信息并测量体温。由于去年经历过腿部骨折,至今仍未完全恢复,站立时间稍长,腿部的酸痛感就十分明显。不过,只要听到居民由衷地道一声“谢谢,您辛苦了”,韦小琳就感觉自己又被注入新的能量。

在另一个“战场”践行初心

2月15日,上海入春,气温却陡降10度。顶着雨雪寒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带领6名党员志愿者,来到徐汇区田林街道千鹤三和千鹤六居委,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

几天前,馆领导从有关部门获悉,上海社区疫情防控力度加大,社区干部夜以继日奋战,部分社区志愿服务力量缺口较大。不过,尽管这段时间闭馆,没有接待任务,但工作日仍有大量业务工作要开展,还有不少外地返沪职工正在隔离观察。怎样才能既不影响场馆工作,又为筑牢社区防疫战线添砖加瓦?经过磋商和协调,一支由2名馆领导、4名中层干部自愿报名组成的“周末志愿服务小分队”火速成立,并通过市志愿服务协会“认领”了徐汇区田林社区2个居委、6个小区的服务岗位。

第一天上岗,陈列研究部负责人、研究馆员张玉菡的岗位在世家花园小区,负责记录快递和外卖接收信息。临近中午,外卖越来越多,雨雪却越来越密,她索性从雨棚下走出来,把最后一块避雨的空地留给外卖餐食。周公馆管理部负责人马玮佳和办公室负责人林晶晖,前一晚都在单位值夜班,此刻却在“八面来风”的岗位上忙得一刻不停,遇到拖着行李箱的陌生面孔,就发出“灵魂三问”:从哪来?到哪去?登记了吗?

杨宇副馆长被分派驻守申德公寓小区,为出入小区居民测体温。尽管被大风刮得几乎站不稳,她仍然不失“金牌讲解员”的风度和气度:“阿姨,麻烦伸个手,手腕也可以测温。”“爷叔,麻烦口罩戴戴好,鼻子也要遮住的。”有居民好奇地问:“妹妹,你是街道的?”杨宇告诉她:“我是志愿者,是在志愿者平台上报名的。”居民惊讶道:“哎哟,这要向你们学习,我们也要去发动一下。”到了下午,一位爷叔特意跑来跟杨宇说:“我们业主群对你评价很高,谢谢你。我们也在组织志愿者了。”

哪里最需要,就到哪里去。在社区里弄这片熟悉又陌生的“战场”上,在疫情防控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一大”的党员干部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