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评丨上海经济发展的进中固稳与厚植后劲

2020-01-23 15:20:28 作者:鞠立新 来源:东方网

最近召开的上海“两会”以及最新发布的2019年上海经济“成绩单”引起了上海各界人士的热烈反响,也引发了不少媒体的关注。过去的一年,上海经济运行在不少人的担忧中最终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人们惊呼:上海经济又一次挺住了!

上海经济“成绩单”不负众望

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815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可喜的是,全年增速的“尾巴”还有点上扬,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0.3个和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增长达到8.2%,金融业增加值强劲增长11.6%,房地产增加值增长5.1%,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研服务业等处于领先地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2.7%;第二产业增加值止跌回升,同比增长0.5%,其中的六大重点行业总产值同比增长0.1%,扭转了之前下降局面,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27.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比上年增长2.5%,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8.91万个,比上年增加0.74万个,年底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9.3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7万人。

居民收入增势良好,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8.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全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165亿元,同比增长0.8%,值得称道的是,这是在大幅度减税降费总额超过2022亿元、减少地方收入788亿元、影响地方收入增长幅度11个百分点的背景下实现的。对外开放取得新成就,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330万标箱,同比增长3%。连续第十年蝉联全球最大集装箱港口桂冠。吸收外商投资的斐然成就特别令人兴奋,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达到502.53亿美元,增长7.1%,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190.48亿美元,猛增10.1%。

稳中有进,逆势飞扬、厚植后劲

2019年上海经济运行的“成绩单”具有三大特点:

一、逆水行舟,劈波斩浪,稳中有进。

刚刚过去的一年,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相当严峻。世界经济动能缺乏,缓慢滑行,回升乏力。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民族主义、甚至反全球化和民粹主义等逆流和“回头浪”,危及国际经济秩序,也危害国际贸易自由和国际投资的发展。特别是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争端,对我国及上海经济特别是上海外贸发展影响很大。另一方面,我国国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处于攻坚克难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发展动能转化还任重道远,作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上海经济创新转型发展堪称负重前行、逆水行舟,但上海经济这艘大船劈波斩浪稳中有进。

第二、亮点频闪、逆势飞扬。

这一年来,上海经济继续顶住了严重的下行压力,以同比增长6.0%的增速挺立在国际国内的经济风浪之中,连人们普遍担忧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也止跌回升,显示了上海经济具有强劲支撑和顽强韧性。而且还呈现出一长串闪闪发光的亮点: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2.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的产值增长率达17.7%;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长7.3%;网络经济高歌猛进,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7%,网络购物交易额达1.3万亿元,同比猛增27.0%,其中,服务类网络购物交易额猛增26.2%。规模以上的服务业营业利润显著增长,去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2.9%。其中,科研技术服务业营业利润竟然猛增87.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利润增长达37.1%。上海外贸进出口竟然也能平稳运行,全年外贸比上年增长0.15%,特别是到年底的“后艄翘”非常靓丽,去年12月份,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227.50亿元,同比增长 18.4%。其中,出口增长12.2%;进口增长23.0%;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超过10%。

第三、注重后续、培植后劲。全年全市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1.3%,增速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6.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1.1%,其中,六大重点行业的投资增长达24.1%,汽车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的投资分别猛增48.5%和79.0%。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研服务业等领先增长,服务业“独角兽”企业营业收入增势强劲。去年新增企业达到538740户,日均增加1476户,同比增长12.0%。仅临港新片区设立的5个月中就新设立企业4025家,总投资超过821亿元,其中重点投资项目达168个,许多投资企业集中在汽车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制造和集成电路等重点行业。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950家,总数达1.28万家。上海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实现1500亿元左右,研发投入强度约为4%。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3.05件,居全国前列。

打造新硬核、争创新奇迹

新一年上海经济发展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实施好“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不断强化“四大功能”,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突出抓好几个重点:

第一、以“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为主要抓手,强化高水平开放枢纽型门户功能,加快建设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把实施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和制度创新红利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现实效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个重要”的要求,加快推进临港新片区建设,促进临港新片区的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和信息快捷联通的政策加快落地,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同时,推动科创板持续健康发展,助推科技创新企业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添强劲动力。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上海龙头作用,进一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和上海大都市圈的一体化建设。

第二、大力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紧紧围绕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地功能建设,着力提高要素市场国际化水平,努力培育和提升“四大品牌”的国内外影响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综合经济实力雄厚、产业能级高、科创能力强劲、集聚辐射能力强大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乘着我国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劲东风,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第三、稳字当头,进字发力。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打造新一代高科技产业集群和高端产业链。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新浪潮,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制造、新一代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最新产业革命前沿,联合长三角兄弟地区,吸引和吸收高科技含量的外资和民营企业,以临港新片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虹桥商务区等为重要集聚区,大力抓好一批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形成一批具有高科技强劲支撑和国际强劲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并要吸引一大批真才实学的国际一流人才来沪创新创业,形成国际高端人才集聚区。

第四,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国际标准好最好水平,继续切实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继续深化和完善“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模式,贯彻落实营商环境优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快构建职责分明、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深入推进政府管理的自我革命和管理机制流程再造,推进审批更简明、监管更有效、服务更优化,切实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发展研究院原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