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如何打造原创精品?代表呼吁应时刻准备,理性看待“爆款化”

2020-01-19 22:13:52 作者:陈思众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陈思众1月19日报道:今年,上海打造国际文化之都的目标更为明确。过去一年,“上海制造”的文化品牌频频出圈,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到,要推动文艺工作者打造更多扎根本土、深植时代的原创精品。

对于上海的文艺创作者来说,过去一年旺盛的文化消费令人振奋,而他们在当下又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拂去爆款的泡沫,文艺创作者仍需沉淀自我

上海市人大代表杨昕巍呼吁,对于现如今不少文艺创作者追求“爆款化”应理性看待。

杨昕巍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导演,入行二十多年来,创作出60多部话剧作品。去年,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大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成立110周年,为完成这个上海故事的中国表达。杨昕巍导演了大型原创同名话剧《南社》,叙述了这些雅集江南的知识分子追寻真理、辐射时代的故事。

杨昕巍导演的话剧《南社》剧照

“上海对于整个中国的影响是非常深厚的,我们要开掘和整理这方面的思想文化和意义,而不能是单纯的娱乐化。”他说,“上海的文艺创作应该紧密、深刻、勇敢地反映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在呈现出来以后,对社会产生影响。”

杨昕巍坦言,拂去爆款的泡沫,如今文艺创作者的发挥空间仍有局限,尤其是对于导演和戏剧家来说:“我们需要有资金、需要有人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不少题材只有立项才能去做,所以比较被动。”

他表示,希望有关部门可以给予更多指导和引领,以强烈的文化意识,发掘文化的保护和保障。

嬗变之下,文艺创作者应时刻准备着

而市人大代表、著名作家陈丹燕则一直在文学创作中关注上海城市的变迁。

市人大代表陈丹燕(中)(摄影:柏可林)

陈丹燕坦言,上海本土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仍然较弱:“我自己认为这跟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有关系,如果农村占了绝大部分的意识形态,你很难要求有好的城市文学诞生。”

她表示,过去二十余年,上海的城市文化已经经历了一场嬗变。

1月17日上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提到,2019年,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修改了2002年制定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扩大了保护对象范围,将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坊、道路、河道等纳入保护范围,在追求特征鲜明的时代气系统是,亦要保护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陈丹燕告诉记者,自己的一位采访对象曾为此在人代会上反复提出建议,达十年之久。“在当时已经颁布保护的64条街道之后,又有第二批、第三批。我觉得这些都是上海对于自己的城市保护做得越来越仔细,是很多人很多年的努力。”她说道。

她认为,文艺创作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与城市文化的更迭一样:“任何好的东西都要有时间和量,这就是上海应该等待的地方。我觉得作为一个上海的文艺工作者,就准备好。”

陈丹燕举例称,她在作品《上海的风花雪月》第一版中描述了上一辈人对城市大规模拆建的恐惧和反对。但到了今年,她采访的年轻一代开始从摩天楼的顶上看上海。

“年轻一代从上海最高的建筑看上海,发现上海是一个充满未来感、充满魔幻的城市。他们觉得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边充满了进取,因此也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做得更多。”陈丹燕说道,这是她看到的最好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