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车难、救护人员不足 委员提案关注老年群体出行问题

2020-01-13 12:54:10 作者:李欢、曹子琛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李欢、曹子琛1月13日报道:上海两会召开在即,市政协委员们正积极准备提案。今天上午,上海市政协在市委党校大礼堂举行提案委员会提案审查会议。两份有关便利老年人出行的提案引起了委员们的讨论。凤懋伦委员参与了这两份提案的调研、撰写,他告诉东方网记者,两份提案聚焦的是同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老年人出行难题。

提案酝酿于凤懋伦委员身边同事的一句“感叹”。2018年6月,上海开通“962120”预约服务电话和微信预约客户端, 试运营非急救业务。有一次,政协一位同事的母亲需要转院,他一大早预约,结果发现已经排到了154位。在后续调研中,凤懋伦委员发现,目前“962120‘业务量已经达到每天约200车次,20到30组人员基本上是满负荷运转,常常是供不应求,有的病人排队要等到傍晚。

“尽管上海已经形成十分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但毕竟不是点对点的服务,在满足特殊人群需要的服务方面还有不足。”凤懋伦委员说,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患病的、年事较高腿脚不便的,特别是要依靠轮椅出门的老年群体,出门成了件难事。

上海是中国内地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截至2018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上海户籍人口的34.4%。随着寿命的延长,患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越来越庞大。在未来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老年群体、尤其是特殊老年群体出行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针对非急救转院的问题,他在提案中建议按照现在的模式,由上海急救中心承担非急救转运。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非急救转运业务的独立运营,成为上海市急救中心的一个独立业务板块,专门配置人与车及设备等,以适应随老龄化不断加深而日益增加的社会实际需求,服务有需求的老年人和其他市民。

“车还是救护车的车型,但急救人员资源可以再开发。”凤懋伦委员说,非急救转院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急救医生,但要有一个具有基本医疗救护知识的随车救护员陪同,这个救护员可以从应急救援系统中开发。具体而言,建议在相关大专或有基础的职业学校开设救护员专业,或在相关专业开设救护员班,进行定向培训,保证非急救业务发展的需要,生源可以来自应届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也可以尝试招收来自社会的历届生或退伍军人等。

除了就医看病,老年人也有走亲访友、踏青观光的出行需求,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而言,无障碍多功能出租车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然而,始于2010年世博会的无障碍多功能出租车,全市仅有200辆,由强生出租公司负责运营。这些无障碍多功能出租车与患病的、年事较高腿脚不便的,特别是要依靠轮椅出门的特殊老年群体基本无缘,根据制度设计其主要是用于满足市残联注册的全市3.1万名下肢重度残疾人士服务需求。

凤懋伦委员告诉记者,无障碍多功能出租车的这种运营模式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建设,与2035年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发展要求,与全市愈益扩大的老年群体的实际出行需求是不相适应的,有实际出行需求的老年群体及其家属急切希望能够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他在提案中提出,针对上海的实际情况和特殊老年群体出行的具体需求,在现行的制度和政策框架内,对上海的出租车进行市场细分,将无障碍多功能出租车单独划为特殊用途一类,明确其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等的特性,与一般出租车相区别,以利于分类管理和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两份提案建议中,都提到了要参照市场化运营价格标准,同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价格机制。对此,凤懋伦委员这样解释:“这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情,仅靠一时的补贴是无法长期运营的。老年人有这个需求,未来的老龄化社会也有这个市场需求,就必须要在兼顾成本、利润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建立市场化服务的价格机制,确保经营企业可持续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