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徽派古民居是如何“群居”上海的? 去看看

2020-01-11 13:57:55 作者:刘轶琳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月11日报道:日前,在上海罗店,一场别开生面的“古民居的文化传承及活态保护”沙龙在汇集了众多徽派古民居的闻道园内举行,业界专家、收藏者共同呼吁留住“中国文化的根” 。

规划面积600余亩的闻道园被称为是业界“古建筑异地保护的典范”。据介绍,很多民居在被收藏的时候已然破败不堪,甚至已经倒塌。不少古民居或被白蚁蛀蚀、或被风雨侵蚀,毁损严重。现为闻道园负责人王卫,当时把这些当地人眼中的“废物”,当做宝贝,一件件运回上海。或者按原貌维修重建,或者进行防腐、防蛀处理后暂时保存起来,等待日后逐一恢复原貌。

如今,20多栋徽派古民居已经建好,成为上海“水泥钢筋”森林中,别具特色的徽派古民居观赏地。有的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文创中心,有的作为人们修心的禅修堂,还有的变身书院、画院、大师工作室。闻道园也成为书画家、文人墨客青睐的创作、展示作品场所。王卫告诉记者,目前园中仍有包括明代大夫第、明代金丝楠木翰林院、清代大祠堂等在内的百余栋古民居原材料仍静待搭建。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居平表示,古民居是中国人的传统住宅,是体现了独特的中华文化,其中蕴含的文化艺术可谓国粹。古民居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人际交往,以独特的方式呈现中国之美。由此,留住古民居也是留住了“中国文化的根” 。
知名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注重真实性、整体性、可读性、永续性、独特性是老房子收藏保护的最高境界。他亦坦言,实在非拆不可,只能异地保护,花功夫拆,给每一片瓦、每一块砖都编上号。收藏学专家祝君波也认为,异地收藏和保护并非上策,但比之于“毁”,是一种妥协的办法。
作为文化研究学者,居平坦言,在现实中,有时古民居的保护与当地居民实际需求,以及与相关机构、个人利益产生冲突。这对古民居保护确实不利。她呼吁,要像善待老人一样善待、爱护古民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