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家国情怀丨总在“山上”的妈妈  经常“失踪”的爸爸
解放军报2021-09-22 07:59:00

写在前面

奉献,是人民子弟兵的本色。作为他们的同行者,文职人员中也不乏甘于奉献、忠于使命的光彩身影。

在“大家”与“小家”的天平上,该如何进行选择,是军队人员经常面临的考验。本期介绍的2名文职人员,都义无反顾选择了向“大家”倾斜。在自己的小家里,他们有着作为父母的责任,但加入部队大家庭,他们以“一家不圆万家圆”的情怀,把对“小家”的眷恋融入到为“大家”的奉献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使命职责的理解。

总在“山上”的妈妈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向黎鸣

主人公心语

也许,我对父母、对孩子、对家庭没能尽到自己该尽的责任。但我想等孩子长大了,给他讲讲我经历的故事,对他一定是很好的教育。

“方方姐,祝你中秋节快乐。这次,你终于可以陪孩子好好过个节了……”中秋节前夕,解放军第949医院护师、文职人员李方方收到来自雪域高原官兵的祝福电话。

回想起自己戴着厚棉帽、裹着棉大衣,和同事们艰难跋涉在雪野里,为高原驻训官兵巡诊送药的场景,李方方感觉这些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高原之夜,月朗星稀。忙碌了一天的李方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脑海中浮现出儿子甜甜的笑脸,耳畔似乎又响起“妈妈你怎么还没回家”的稚嫩声音。平复一下心情,拭去不知何时流下的泪水,李方方拨通了千里之外家人的电话。听家人说起孩子常常半夜惊醒找妈妈,李方方又一次泪眼婆娑。

这样的场景,在李方方高原巡诊期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

山上一个家,山下一个家。一边是官兵的健康需要,一边是家人的翘首期盼,李方方哪一边都放不下。她常常想起出征高原时的情景:父母依依不舍的挽留、爱人欲言又止的沉默、儿子难舍难分的哭声……

“孩子太小了,正是需要妈妈的时候。你那么拼命,到底图个啥?”无数个辗转反侧的高原夜晚,李方方也思考过类似问题。最终,她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我身上有‘孔雀蓝’的责任,也有一名军医的担当。驻守高原的官兵们需要我,守护他们的健康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医院要选派1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李方方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她说:“作为医护人员,我有责任为阻击疫情献出一份力;作为军队文职人员,人民有难,我更应冲锋在前。”

李方方至今清楚记得,在武汉抗疫一线,一名70多岁的老人转危为安后,每次见到军队医护人员都会热泪盈眶:“感谢人民解放军,你们太伟大了。”老人由衷的话语让李方方感到,平凡的自己因为这身“孔雀蓝”而不平凡。

经历过生死考验,更加懂得健康的宝贵。去年底,医院选派医护人员赴高原执行任务,李方方又毫不犹豫报了名。

第一次走上高原,李方方头痛欲裂,心率极高,吃了安眠药也难以入睡。面对高寒缺氧等考验,她每天强忍不适奔波于多个驻训场,勤勤恳恳为官兵诊疗看病、建立健康档案、普及高原防病知识。

看到官兵们皲裂的双手、乌紫的嘴唇、被紫外线灼伤的脸庞,李方方常常心疼得直掉泪。她总是像大姐姐一样嘘寒问暖,与官兵们拉家常,扫除大家的心理阴霾。几个月里,李方方巡诊上千人次。

高原驻训场,群山耸立,寒风呼啸。李方方背上药箱,一次又一次坚定地踏上巡诊路。前方,是官兵们看到她到来后绽放的灿烂笑脸……

顾不上自己的小家,是因为李方方心中装着部队这个大家。她说:“也许,我对父母、对孩子、对家庭没能尽到自己该尽的责任。但我想等孩子长大了,给他讲讲我经历的故事,对他一定是很好的教育。”

经常“失踪”的爸爸

■孙 杨 王津津

主人公心语

多年来,在路上是我的工作常态。虽已转改文职,但我仍要不忘初心,保持军人本色和革命斗志,成为家人心中的骄傲。

走下三尺讲台,结束一天的教学任务,空军工程大学导航基础部军事科技英语教研室文职人员王宁武来不及休息,就匆匆背上行囊,去赶出国执行任务的飞机航班。

一路上,临别时女儿满脸泪痕、伸着双手要爸爸抱的场景,一直萦绕在王宁武心间,他黝黑刚毅的脸庞不知不觉划过两行清泪。

到达任务地点,王宁武立即拨通手机视频,用轻松的语气讲述一路见闻,拂去妻子和孩子心中的担心焦虑。

类似的场景,已不止一次出现。多年来,由于业务精湛、工作严谨,王宁武多次受命执行大项任务。

2012年,成为父亲不久的王宁武,接到执行维和任务的紧急通知,赴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担任军事参谋,负责统计任务区成立以来航空部门所有飞机相关数据。

这项任务充满挑战,因为此前有些航空数据已经遗失,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完善,势必影响任务区飞机的部署和日常航班的安排工作。

那段时间,王宁武吃住都在办公室,把自己“埋”在资料堆里,从各个部门收集航空数据,逐项比对、反复检查,根据航空数据制作分析表、撰写航空部门月报,为飞行零事故、数据零差错、航班零延迟做出了贡献。由于完成任务出色,他受到各级褒奖,并荣立三等功。

任务期间,王宁武放心不下身体虚弱的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女儿。一有空闲时间,他就抱着手机和妻子聊天、逗女儿开心。

“我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在获得奖励的欣喜之余,王宁武心里还有一种深深的内疚。

作为教研室副主任、教学团队的“主心骨”,王宁武不仅经常带队进行课题攻关,还始终冲锋在前。尤其是在课题立项、教材著作编撰、研究生课程建设等关键时刻,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常常熬夜加班。

前不久,王宁武的女儿参加西安市小学生讲故事比赛,获得第一名,故事题目是《经常“失踪”的爸爸》。女儿讲述了一次次与父亲分离的情景,勾勒出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父亲形象,略显稚嫩的语言中,既带有对父爱的向往,也饱含着自豪骄傲。

作者:陈典宏 向黎鸣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