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夏天糟卤产品热卖,不同品牌都有看家配方
上观新闻2021-08-06 06:23:17

要问上海夏天最热卖的美食是什么?不是冷饮,而是糟卤熟食。记者近日观察到,不论烈日当空还是雨天,沪上多家老字号门口队伍不断,传统特色美食销量同比上升明显。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美食文化和对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得到传承。

各家自制糟卤

“我们的熟食窗口外一年四季排队,夏天热销的产品和冬天有所不同,糟卤产品一到夏天就进入销售高峰。”淮海中路光明邨大酒家门口,等着买熟菜的消费者排着长队。门店相关负责人介绍,糟带鱼、糟素鸡都卖得很好,还有咸菜毛豆、酱萝卜条、自制辣笋等接地气的“下饭菜”也很受欢迎。

据介绍,上海卖糟卤产品的店家不少,但“看家本领”都不一样,不同品牌的糟卤和冷菜味道略有区别。“光明邨的糟卤是自己调制的,买来酒糟后,与其他配料混合后滤出来用,具体配料属商业机密,靠的是大师傅调制,熟客一吃就知道。”

离光明邨不远处,淮海中路近老成都北路的老人和门口也排着长队,消费者同样等着买糟卤产品。门店相关负责人说,“吊糟”是老人和的招牌手艺:在16℃以下的冷餐间,将香糟泥与黄酒、香料等混合后搅匀浸泡,再用纱布包起后吊起来,一滴一滴滤出糟汁,撇取最上层的作为糟卤,整个过程超过24小时。据介绍,这两天糟鸡卖得最好,平均每天能卖出100多只。

“少许”“适量”变成标准

老字号从热销的传统味道中看清方向:在创新的同时,也要补上传统味道的短板。

这点,上海“糟醉大王”邵万生颇有体会。今年,邵万生的糟醉家族添了不少新品,既有糟猪手、糟猪肚、糟鸡、糟带鱼等“糟”系新品,又有低盐黄泥螺、熟醉蟹等“醉”类新品。黄浦区非遗项目糟醉加工工艺第七代传人朱国伟告诉记者,“糟醉”方式的诞生是为了储存活鲜,讲究不添加防腐剂、色素和食品添加剂;演变到现在,变成一种特殊的风味。不过,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也在变化,“以前为延长糟醉产品保质期,普遍偏咸,但现在人们讲究清淡饮食,糟醉工艺得改良。我们做的就是怎样用最少的盐,实现产品的长时间保存。”

摸索糟醉加工里各种原料的含量和比例,是朱国伟的重要工作,“邵万生160多年的糟醉秘方之前都是口口相传,多的是‘少许’‘适量’等模糊字眼,哪怕师傅传授功夫,也有很多模糊的地方。”他想把这些模糊、主观的部分变成操作规范手册,并根据不同食材,给出精准数字,“今年的新品低盐黄泥螺,就是一种探索。”

在邵万生,供消费者自制糟卤食品的糟卤也卖得很好,5月至今已卖出17万瓶。一瓶糟卤至少能糟三四个菜,15分钟入味,符合“快手菜”要求。邵万生推出的业内第一款公开标注“特级”等级的糟卤,奥秘是蛋白质含量非常高。一瓶糟卤不过10多元,可对生产环境和技艺的要求非常高。“虽然难度不小,但这是老字号的看家本领,要有人总结、改良。”朱国伟说。

选稿:吴春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