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今日小暑,你准备好迎接最热三伏天了吗?
北京日报2021-07-07 07:19:45

一年已过半,今又小暑时节。

7月7日5时05分,我们迎来小暑节气,这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盛夏,三伏天将至。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即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湿如蒸”“燥如烘”的最热时候。

民间有“小暑过,一日热三分”的说法。进入小暑后,很快就要迎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1日,到时候近地面的气温一天比一天高,炎天暑月,上蒸下煮,酷热难耐。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

温风是热风,东汉王粲的《大暑赋》中有“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之句。

二候,蟋蟀居壁。

蟋蟀生而还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飞,农历七月后才出穴,活跃草丛间求偶,到八月天凉会聚到院中,令小院鸣声鼎沸,天越凉离人越近。

三候,鹰始挚。

鹰已经先感知到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了。

小暑时节,各地民俗流行“食新”,即吃新米、喝新酒。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品尝新酒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入伏第一天,北方人吃饺子。南方水乡还有小暑吃藕的习俗,将鲜藕用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当凉菜吃。

节交小暑,民间还有晒书画、晒衣习俗。民谚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物晾到室外接受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六月初六,还是古时文人的晒书日。此日若阳光充足,书生纷纷将书示日,令书页浸透光线,驱赶书虫。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