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个上外95后小伙子拿起了“爱的号码牌”!

2021-03-09 16:45:37 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

图像

近日,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2019级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姚德隆成为了上海市第51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受疫情防控的需要,他一个人在医院完成了捐献。谈及此时,他说:“在众多拿着‘爱的号码牌’的人中,我是幸运地排上号的那一个。”

图像

爱的号码牌

图像

造血干细胞捐献,又被称为骨髓捐献,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前提。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一步是加入中华骨髓库,入库之后等待与血液病患者的检索配型结果。在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造血干细胞相匹配的概率是万分之一;在非血缘关系的人群中,寻找与患者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更是难上加难。

“大一时,机缘巧合了解到中华骨髓库入库活动的志愿者招募信息,怀着好奇心和志愿回馈社会的心,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情况后,我立即报名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加入骨髓库,这是姚德隆参加的第一个志愿活动。回想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的初心,姚德隆这也是他参加的第一份志愿活动。

加入骨髓库后,每天都会与患者的数据进行匹配,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成功匹配”背后,是无数次的擦肩而过:“我觉得缘分真的很奇妙,在茫茫人海中,它把我和素未谋面的患者联系到一起,感觉自己就像动画片中被命运选中的孩子,要去完成一项光荣的使命。”

图像

“难以置信,甚至怀疑是诈骗电话,毕竟我入库已经差不多七年了!”这是姚德隆接到红十字会电话时的第一反应。2月初,工作人员告知他,一名血液病患者与他的造血干细胞初配成功,并询问他的捐献意愿。了解情况后,他毅然答复:“我愿意。”

尽管如此,工作人员仍希望他能与家人商量之后,次日再答复。此后的一日时间里,他了解了其他捐献志愿者分享的经历,查阅了相关资料,内心也逐渐由紧张兴奋过渡到理智平静,但捐献的意愿却没有随着心情的起伏而有丝毫地动摇。

“妈妈一直有献血的习惯,所以很坚定地支持我去捐献。爸爸一开始还是有些疑虑和担心的,但是我告诉他这不会影响我的身体健康,他也定了心,为我投下了赞同票。”家人的支持成为了姚德隆坚定捐献的后盾。

一个人的捐赠

图像

得知捐赠安排后,姚德隆更加注意饮食均衡和补充营养,调整作息,晚上也不再熬夜。

2月19日,姚德隆从家乡回到上海准备捐赠事宜。22日上午,学校派车把他送到了医院,之后每天早上做血常规、上午打针就成了姚德隆的日常,他笑称自己过上了9点睡6点起的“退休生活”。

捐献骨髓的时候,是在医院血液科专门的房间,全程有医护人员和红会工作人员的陪伴。

“从9点到下午2点半,5个半小时的捐献时间比较顺利。由于疫情期间,医院防疫要求比较严格,我就没让家人陪护,全程都是我一个人。不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周到安排,华山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学校后勤工作管理处、学生处、校医院以及高翻学院师生的关心爱护,都让我倍感温暖,也让我可以更加安心地去捐献。”

面对学校老师同学们的赞许,姚德隆很谦逊,他说,“我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

另外,他提出,可能大家对捐献造血干细胞还有一定的误解,其实,捐献的时候抽的是手臂的静脉血,针管还没有献血时的粗,“不是很疼,只有一丢丢痛吧。最后的失血量也只有193cc,绝大部分的血液在循环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后都回到了我的体内。”

并非惊天动地的善举才能称之为善,那份不假思索的本能、那份源于内心的触动,如涓涓细流般汇聚成拯救生命的磅礴之力。我们习惯于为亲身经历的善良而感动,并被周边人的爱意治愈,却时常忽略这个世界上那些“来自远方的匿名的善意”。

善的向心力

图像

善,是一个善激起另一个善,是凝聚合力,共绘爱和美好的愿景。加入中华骨髓库,这一善举如同一颗志愿奉献的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此后他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奉献爱心,传递善良。

在姚德隆的眼中,选择了“志愿者”这一集体身份,便应在甘于无名、默默奉献中发光发热。这份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热忱也成为了他加入上外高翻学院团委志服部的初衷,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好“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

去年,姚德隆报名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成为众多“小叶子”中的一员。进博会期间,姚德隆服务于上海市外办友城组,主要负责协助英属泽西岛代表团的送机工作。

“比起全程接待任务,送机任务相对轻松,但其中细节颇多,一点儿容不得马虎。”从联络送机车辆、提前运送外宾行李到代办登记手续、协助安排贵宾室,姚德隆都积极完成任务,偶尔遇到意外状况,也会通过和外办老师的及时沟通顺利解决。这次送机任务是姚德隆的“外事初体验”,让他深刻认识到外事活动中细节问题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性。

此前,在疫情防控期间,姚德隆还成为了市外办的线上防疫翻译志愿者,以线上的形式参与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我主要负责接听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帮助他们同辖区内返沪的外籍居民进行沟通。”他说,作为一名志愿者,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所学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尽自己所能为他们解决困难,为“守好城市大门”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图像

谈到多次参与志愿活动的动力时,姚德隆戏称“体重越大,责任越大”。在他看来,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志愿活动,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正是这股“理所应当”的善的力量推动着无数志愿活动的开展与志愿者的参与。

姚德隆说:“我觉得志愿服务活动最有意义的一点在于,它能够传递爱、奉献和互助精神等这些人类身上最美好的特质。能够参与这类活动,并切身感受这些美好的特质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体会自身在志愿服务中成长,感受善意在相互传递间迸发,见证社会在凝聚合力下进步,这就是善的向心力。

图像

造血干细胞捐献后,还没出院的姚德隆就在忙着跟红十字会联络策划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活动了,他的身份在志愿者和“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间来回切换,一个善在助力着另一个善,一个善也在激起另一个善。

为表彰先进,弘扬乐于助人与积极奉献德精神,日前,上海外国语大学授予姚德隆同学“校青年五四奖章”个人和“校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