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残疾人日专访|90后视障少女不做推拿,凭声音创业年入百万

2020-12-03 11:20:17 作者:熊芳雨 汪伟秋 来源:东方网 选稿:潘丽娟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汪伟秋12月3日报道:前不久落幕的第三届进博会上,首部全面解读上海城市品格的文化普及读物《上海城市品格读本》成为了人气图书,扫一扫就能听到有声版,而谁也没想到这本书有声书制作团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团队负责人马寅青是位视障女孩,1994年出生,不仅从事有声书创业,还创办公司解决了20多人就业。

90后女孩自信又干练

记者见到马寅青时,清爽短发、穿了一件灰白色米奇卫衣,小时候早产导致双目失明,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说话铿锵有力,听起来是位很自信的女孩。“阿力,那个配音你还剩多少?今天能做完吗?”她正在给员工布置工作,像个大老板。

马寅青的公司开在长宁区一家创业孵化基地,小小的办公室,有配音、后期等工种,大家都在忙碌着。配音工作不算复杂,一个话筒,一台电脑就行。只见她熟练打开音频剪辑软件,导入工程文件、音效,手指飞快地敲击着键盘。如果是短篇文章,马寅青会抄成盲文摸着读。如果是长篇,则通过读屏软件,听一句录一句。读屏语速被调到最高一档,普通人根本无法辨认,但马寅青就是能清晰听懂文字,并缓缓朗读出来。

谈起创办公司的初衷,她特别坦率又直白地说,因为面试公司受挫了,不如自己创办一个干吧。

从小对声音敏感成优势

马寅青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父母认为女孩子、视力又有障碍,进社区医院当推拿师,稳定一些比较好。但马寅青不喜欢,“我想去尝试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也希望因为自己的选择,让大众知道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不止推拿师。”

因为视力原因,小时候马寅青最多的娱乐活动就是抱着收音机听故事。动感101,刑警803常常听得她入神,也会学着收音机里声音进行模仿,“从小我就对声音这一表现形式有很大兴趣,在盲校时我就参加了话剧社,后来跟着朋友一起玩配音,也尝试做过兼职主播,这些都为我进入这个领域打下基础。”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有声阅读市场带来发展机遇,毕业后马寅青萌生一个想法,利用自己对声音敏感这一优势,在有声小说制作方面进行探索。说干就干,她面试了几家有声书公司,都碰壁了。

于是,一个人雄心壮志去注册公司,主营有声小说制作、发行和销售,但创业哪有那么容易。“刚开始完全不知道如何对接资源,前三个月就没开过张,感觉自己快饿死了,觉得创业真的好难啊,压力大时我就跑马拉松减压。后面半年才开始零散接到活,将一本网络小说制作成有声书,挺珍惜的,所以都尽可能做到极致,也得到了客户认可,开始承接更多项目。”

承接有声制作一段时间,在上海人社部门的牵线搭桥下,马寅青接触到了喜马拉雅。如今,“逐光之声”在喜马拉雅上火了,拥有自己的一批粉丝,很多粉丝并不知道这些出色的广播节目是出自一群视障者之手。团队制作出了多个行业爆款,《如果可以这样爱》达到100多万点播量,通过平台合作获得收入,马寅青的公司2020年预计收入将近百万。

创办公司促进残障人士就业

马寅青不但自己创业,还带动了身边的残障小伙伴陆续加入。

在团队里75%都是残障小伙伴。“我选员工的标准是靠谱,我们团队有位视障小伙伴,一开始电脑也不太会用,但他很想参与其中,我就慢慢教他,能力是可以培养的。”马寅青说,自己挺享受养成系员工,这样团队比较有归属感。

另外25%健全小伙伴主要负责运营、技术指导、线上发单等工作。“视障人士很少有和正常人交流的机会,我希望组建一个视障和健全小伙伴融合的团队,在我这里大家的工作状态都是一样的,不分彼此。”

团队第一单工作是一位杭州客户。为了签下这笔单,马寅青一个人从上海跑到了杭州。当时对方并不知道她的情况,当马寅青出现在他们面前时,所有人都很吃惊。“我一般不会告诉别人我们是一支视障团队,不希望被特殊对待,因为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不会比别人差。”到现在,这家公司与马寅青仍保持着长期合作。

由于对声音的敏感度异于常人,视障团队做声音节目有特殊的优势。“广播剧制作有很多套路和程式化的东西,而视障小伙伴们能真正静下心来,在后期制作上会更细致。”马寅青说,我的创业故事也是想让更多人知道,随着时代发展,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