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园里的树木为何贴上“膏药” “虫虫特工队”告诉你答案

2020-05-26 19:50:07 来源:绿色上海 选稿:单冉

入夏之后,气温逐渐升高,枝头的叶片已郁郁葱葱,万物生长的时候,各类虫子也进入了活跃期,树木又到了容易“生病”的季节。

相比药物治理,近年来“以虫治虫”的生物治理似乎更为流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上海古猗园

近日来,古猗园内的一些树木上多了些“小玩意”,有的是棕色的小方纸片,还有的是透明指形管,它们到底是什么呢?

原来这些新添的“小玩意”是鞘翅目的天牛、吉丁虫等蛀干性害虫的克星——花绒寄甲,方形小纸片中是虫卵,透明管中为成虫,虫卵在温度和天气适宜的时候可以发育为成虫。

一只小小的花绒寄甲成虫,体长仅为5.2-10.0mm,可以杀死比它体型大10倍的天牛。花绒寄甲在发现敌人的幼虫、蛹或刚羽化的成虫的时候会迅速咬破表皮,然后将头部插入敌人的体壁内取食,凭借坚硬的体鞘、锋利的口器出奇制胜,努力保卫着每一棵树木。

在松江中央公园的绿地内,不少树木都挂上了一个个白色的袋子,像是给树木贴上了“膏药”。

原来,这个白色的袋子是一种虫袋,里面装有名为“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螨,可有效控制水杉、桂花、香樟、石榴树上的柑橘全爪螨、石榴小爪螨等螨类害虫,是害螨的强效天敌。

松江区园林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加州新小绥螨”是一种高效的捕食螨,产卵量高,抗药性强,耐高温和低湿。有了这样的小虫袋,在释放后,里面的捕食螨会从袋子里爬出来,自己去寻找“猎物”捕食,防止树木得病。

据悉,今年4月下旬,松江区园林中心已在中央公园内投放了300袋,一个袋子中约有3000只捕食螨,整体数量达到约90万头。在树上挂上虫袋,通过生物治理的技术以虫治虫,来预防树木受到害虫侵蚀,就像是请来了“虫虫特工队”,为树木提前打好“疫苗”。

自2017年中央公园首次引入“加州新小绥螨”用于控制红蜘蛛等螨类的危害,今年是连续投放的第四年。通过近几年的监测也发现,螨类的危害已处于较低水平。

生物治理的效果更加理想,并且比传统药物投放更为环保。随着天敌生物越来越多的使用和推广,不仅实现了对病害虫的绿色防治,也避免了因施用农药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更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素材来源:松江绿化市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