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到今年,这份建议试点女性“冻卵”的提案在“悄悄改变”
东方网记者王永娟1月16日报道:这是一份共14页的提案,有调研分析,有参考文献,有数据图表。这也是一份连提两年的提案,从去年的4页增加到今年的14页,从去年的7位委员联名到今年的17位委员联名。他们所聚焦的是“女性冻卵”话题,所争取的是女性生育权的保障。
“在去年的提案中我们建议‘上海试点’,今年我们建议在自贸区内‘先试先行’。”裘索委员续两年参与此提案,她告诉记者,之所以将实施范围缩小,就是希望在缩小口子的前提下,让这个事情更具可操作性,“相对来说,更加切实可行”。
根据《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 年版)》,允许外商在自贸区以合资、合作的方式设立医疗机构,但是禁止投资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由于‘冻卵’”非启用‘冻卵’,无需进行基因诊断,所以外商在自贸区试点‘冻卵’不受限制。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在外商不受限制的领域,内资亦然。”
网络图
“冻卵”被认为是女性保障自己生育能力的“后悔药”,随着大龄未婚女性的增加,以及失独家庭的出现,最近几年在国内的需求量正逐步上升。然而,对于“冻卵”,我国法律虽然不禁止,但法规上有限制。普通女性想“冻卵”基本没有合法路径。
近几年来,关于女性“冻卵”合法的呼声日益高涨,在具体实行上却举步维艰。2019年10月份,武汉同济生殖医学专科医院被曝“拿到国内首张健康未婚女性冻卵通行证”,为未婚女性提供冻卵服务。然而,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随后回应称,未婚女性冻卵未放开,已对该中心进行执法检查。2019年12月23日,我国首例单身女性争取冻权案开庭审理,希望“冻卵”的女性徐某某以侵害一般人格权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告上法庭。
对此,裘索委员认为,上海作为一家国际化大都市,在营商环境以及引进人才方面一直在探索,如果上海率先在自贸区试行“冻卵”,或许将吸引更多的女性优秀人才。在裘索委员看来,“冻卵”并不仅仅是一种女性生育权的保障,更是女性选择权的一种体现。“女性的事业黄金年龄也恰恰是生育黄金年龄,如果能够‘冻卵’,那么或许她们就不用急着去生育,就可以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实际上,为了保障自己的生育机会,有许多身女性转战海外“冻卵”,此前,就曾有数位女明星公开自己的海外冻卵经历。但是,在裘索委员看来,转战海外‘冻卵'费用高昂,对于普通女性来说,可望不可即,而且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也造成了部分资金白白外流。
从伦理以及技术的角度来说,女性“冻卵”都已经不存在什么疑问,而且,在鼓励“先行先试”的自贸区试点“冻卵”有合法基础。为了推动这件事情能尽快被采纳,今年的提案还为“冻卵”加入了一些建议条件,比如“要求持有‘三证’(结婚证、身份证、准生证)方可启用‘冻卵’”,而不是开放给所有20-40岁女性。
对此,裘索委员解释称,这也是一种“以退为进”,就是希望先把这件事情做起来,“哪怕口子再小,都是一种突破”。毕竟国际上通行的卵子截止冷冻的年龄在40岁,对于许多女性来说,这个窗口期稍纵即逝。“法律修改或许可以慢慢来,但对于有些女同胞来说,却是再也等不得了。”